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8399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3

1.综合题(共4题)

1.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将“先秦时期”和“近代时期”视为中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社会大转型。每一次转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1)根据提示填写下列人物卡片

材料二 思想变革促进社会进步。有学者称:“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无疑是法国之欧洲。”
(2)从思想文化角度而言,哪一历史事件最能够说明“18世纪的欧洲是法国的欧洲”?写出这一历史事件的1个代表人物。
材料三 近期播出的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500年》,展示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规律。

(3)依据材料三,按要求在下列空格中填写相应历史事件。
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800多年前沉没在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外的宋代商船“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材料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材料三 (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拼盘。
(1)材料一中“南海一号”可以使用北宋的哪一发明来确定航向?这一发明对近代欧洲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比较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四,列举三次科技革命中,促进“地球村”形成的成果各一例。
3.
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是世界各国一直以来的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中国史稿》
材料二 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成为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当时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胜利,这是根本不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四 由于历史原因,海峡两岸的亲人经历了近四十年的骨肉分离之苦,1987年,台湾同胞终于被允许回祖国大陆探亲,实现了与亲人团聚的梦想。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完成材料一中的“秦统一”的历史人物是谁(写人名)?请写出“秦”为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美国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三中的“变革”是指哪一事件?改革在促使“日本的转型”中对日本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统一符合两岸人民意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你对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有何建议?
4.
(题文)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各自调整经济体制,形成了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大国崛起》
材料三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罗曼·罗兰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四 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1)材料一、四中,苏俄和美国为摆脱困境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请写出这一体制形成的标志事件。
(3)材料三中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
(4)美国采取的措施是对苏联这种经济模式的学习和借鉴,请写出这一措施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2.选择题(共17题)

5.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特点是按年、月、日编排史实,记述历史。下列属于这种体裁的史学著作是
A.《史记》B.《论语》C.《资治通鉴》D.《九章算术》
6.
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国的历史人物是
A.成吉思汗B.元世祖
C.顺治帝D.渥巴锡
7.
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梵书坑儒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D.大兴文字狱
8.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提携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C.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9.
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该城市是
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门
10.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指它    (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D.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11.
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应出现在
A.古代雅典B.古代中国C.古代印度D.古代罗马
12.
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某人“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称号,象征罗马已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此人是
A.伯里克利B.恺撒C.亚历山大D.屋大维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7.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的精巧设计是指
A.美国l787年宪法B.法国的《人权宣言》
C.英国的《权利法案》D.英国的《人民宪章》
18.填上“>”“<”或“=”。 512 {#blank#}1{#/blank#} 715            114 {#blank#}2{#/blank#}0.25             1110 {#blank#}3{#/blank#} 97

0.45{#blank#}4{#/blank#} 512           0.125{#blank#}5{#/blank#} 17              625 {#blank#}6{#/blank#} 320

19.
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你认为在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入(  )
A.《巴黎和约》、多极化趋势
B.《九国公约》、全球化趋势
C.《慕尼黑协定》、全球化趋势
D.《九国公约》、多极化趋势
20.在因特网上搜索信息时,为了缩小搜索范围,经常要进行的操作是(   )。
21.在因特网上搜索信息时,为了缩小搜索范围,经常要进行的操作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