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文解史】
材料一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落江南。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的原因。
(2)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是在什么时期?
(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宋代经济“繁荣”的表现。
材料二 北宋的基本国策是“重文轻武”。这个政策对宋朝有利有弊:好处在于使北宋初期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比较安定,尤其是没有宦官专权、地方割据等祸事,即使帝王中著名者不多且表现平平,但也无损国家的繁荣安定;而坏处则是令北宋在军事上连遭挫败,连同南宋共三百多年,整个宋朝的历史重心,都是战事的挫败和退却。
(4)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和影响。
(5)北宋与南宋“战事的挫败和退却”的结果如何?
【以图话史】
材料三 《宋代说书图》(下图)

(6)下图场景可能出现在宋代城市的哪个场所?此场所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场所?
(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繁华的都市生活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找出身边与宋代的城市生活相关的实例。
【以文解史】
材料一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落江南。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的原因。
(2)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是在什么时期?
(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宋代经济“繁荣”的表现。
材料二 北宋的基本国策是“重文轻武”。这个政策对宋朝有利有弊:好处在于使北宋初期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比较安定,尤其是没有宦官专权、地方割据等祸事,即使帝王中著名者不多且表现平平,但也无损国家的繁荣安定;而坏处则是令北宋在军事上连遭挫败,连同南宋共三百多年,整个宋朝的历史重心,都是战事的挫败和退却。
(4)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和影响。
(5)北宋与南宋“战事的挫败和退却”的结果如何?
【以图话史】
材料三 《宋代说书图》(下图)

(6)下图场景可能出现在宋代城市的哪个场所?此场所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场所?
(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繁华的都市生活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找出身边与宋代的城市生活相关的实例。
2.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所示发明最早出现在何时?图5、图6中的哪位人物对此进行了改进?
(2)图2所示发明在战国时期被称为什么?指南针何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图3所示发明出现于何时?何时在战争中开始广泛使用?
(4)图4所示发明的出现与图5、图6中的哪位人物有关?
(5)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6)科技是创新的结果,面对祖先的荣誉与激烈的科技竞争现实,你认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1)图1所示发明最早出现在何时?图5、图6中的哪位人物对此进行了改进?
(2)图2所示发明在战国时期被称为什么?指南针何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图3所示发明出现于何时?何时在战争中开始广泛使用?
(4)图4所示发明的出现与图5、图6中的哪位人物有关?
(5)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6)科技是创新的结果,面对祖先的荣誉与激烈的科技竞争现实,你认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1)材料一中反映了西周和秦朝各实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的“中书省”“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请引用材料三中的话予以说明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主要依据。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1)材料一中反映了西周和秦朝各实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的“中书省”“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请引用材料三中的话予以说明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主要依据。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材料二 岳飞苦战了10年,金人士气大为沮丧,正值他要直捣黄龙府打败金人的时候,朝廷下了12道金牌,岳飞班师。岳飞激愤伤心至极,东向再拜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2)列举出令“金人士气大为沮丧”的史实一例。你认为岳飞领导的军队为何能够令金人胆寒?
(3)你认为面对宋高宗的12道金牌,岳飞是否该班师回朝?请谈谈你的看法。
(4)时过境迁,但人们没有忘记岳飞。今天,人们依然以各种形式纪念岳飞。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材料一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
(1)“靖康耻”代表着北宋的灭亡,其发生于何时?材料二 岳飞苦战了10年,金人士气大为沮丧,正值他要直捣黄龙府打败金人的时候,朝廷下了12道金牌,岳飞班师。岳飞激愤伤心至极,东向再拜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2)列举出令“金人士气大为沮丧”的史实一例。你认为岳飞领导的军队为何能够令金人胆寒?
(3)你认为面对宋高宗的12道金牌,岳飞是否该班师回朝?请谈谈你的看法。
(4)时过境迁,但人们没有忘记岳飞。今天,人们依然以各种形式纪念岳飞。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2.选择题- (共15题)
5.
(题文)“杨家将”的故事,以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主要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下列哪一事件不会出现在“杨家将”的系列故事中( )
A.阿保机发起澶州之战 | B.宋真宗亲征澶州城 |
C.宋辽议和结澶渊之盟 | D.北宋北伐辽遭失败 |
7.
“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
A.两宋时期 |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C.隋唐时期 | D.秦汉时期 |
8.
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的高峰期。下列表述与南宋时期南方商业繁荣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
A.京城的主要街道店铺林立 | B.京城的主要街道买卖昼夜不绝 |
C.纸币与铜钱并行 | D.广州的人口多达百万 |
9.
五代至元朝时期,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很多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辽 ②金 ③西夏 ④蒙古
①辽 ②金 ③西夏 ④蒙古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①③②④ | D.③②①④ |
10.
《今日邵阳·今昔变化》称,唐宋时期,今湖南省邵阳境内的造纸业、刻书业等手工业生产有一定规模,多种果树开始人工栽培,粮食生产发展到“稻粟再熟”。促进该时期邵阳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占城稻推广到全国 | B.中亚的胡萝卜、大蒜等开始传入 |
C.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 D.娱乐场所“瓦子”遍布农村 |
11.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里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唐诗、宋词 |
B.唐诗、宋词、楚辞 |
C.唐诗、宋词、元曲 |
D.楚辞、唐诗、元曲 |
15.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
A.造纸术 | B.交子 |
C.指南针 | D.活字印刷术 |
1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辽、西夏)“送礼”……这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向游牧民族交纳岁币以及绢帛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向游牧民族交纳岁币以及绢帛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