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练习题(含答案)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3924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1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
——(宋)庄绰《鸡肋编》
材料二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宋)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协定(澶渊之盟)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要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
(2)材料一中的“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统称为什么?这一规定开始于双方的哪一约定?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4)辨析材料三,请你谈谈黄仁宇对澶渊之盟的评价。
2.
材料题
材料一: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当时皇帝也想南逃,但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前线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打退辽军……双方订立协议,规定宋每年送给辽银30万两、绢20万匹……
材料二: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西夏虽屡胜但均系惨胜,掠夺所获也抵偿不住战争中的消耗……双方决定议和,并达成协议。
(1)材料一中的“宋朝皇帝”是谁?他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到哪里督战?
(2)材料一中的“协议”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这一协议的签订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二中西夏的建立者是谁?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西夏为什么在战争屡屡获胜的情况下与北宋议和。
(4)材料二中“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协议”与材料一中的“协议”在内容上有何共同点?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两个协议?

2.选择题(共12题)

3.
下图是上京遗址。据文献记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元昊B.阿保机C.朱温D.赵匡胤
4.
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信安”等。该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重大史实有关(  )
A.陈桥兵变B.澶渊之盟
C.开元盛世D.安史之乱
5.
下图是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这些西夏王是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   )
A.契丹族B.匈奴族C.鲜卑族D.党项族
6.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戏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寇准B.宋真宗
C.宋太祖D.宋太宗
7.
为了写论文,刘刚搜集了《契丹的兴起》《西夏王李元昊》《辽、宋、夏的和战》等书籍,据此推测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国家的统一    C. 藩镇割据的时代 D. 各民族友好往来
8.
耶律阿保机和元昊分别是辽和西夏的建立者,下列属于他们共同点的是( )
A.鼓励垦荒B.订立官职C.创制文字D.制定法律
9.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10.
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11.
“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三字经上的这段内容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A.松赞干布
B.元昊
C.耶律阿保机
D.完颜阿骨打
12.
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A.宋、辽B.宋、夏C.宋、金D.辽、夏
13.
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    )
A.寇准B.宗泽C.岳飞D.于谦
14.

句中画横线的字解释都正确的是(    )

①他目伤怀,自然感情不能自已。

②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沸。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