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分层测评: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3919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7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
——(宋)庄绰《鸡肋编》
材料二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宋)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协定(澶渊之盟)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要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
(2)材料一中的“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统称为什么?这一规定开始于双方的哪一约定?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4)辨析材料三,请你谈谈黄仁宇对澶渊之盟的评价。
2.
契丹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让我们一起来追寻这个民族的历史。
活动一 历史溯源
(1)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契丹政权直接相关的有(  )
①达成澶渊之盟 ②强占幽云十六州 ③文成公主入吐蕃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③D.①②
活动二 历史再现
某电视台拍摄有关澶渊之盟的历史剧,如果你是编剧:
(2)你应该安排哪些历史人物出场?(至少两个)
(3)请你向演员简单介绍澶渊之盟订立之前的情景。

2.判断题(共1题)

3.
文学爱好者小明同学根据历史事实写了一首诗歌,其中有两处错误。请你指出并加以改正。
匈奴首领阿保机,建立政权都北京。北宋建后时担惊,澶渊之盟心稍定。
(1)错误:_______;改正: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改正:__________。

3.选择题(共15题)

4.
下图是上京遗址。据文献记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元昊B.阿保机C.朱温D.赵匡胤
5.
1038年,称大夏国皇帝,建立西夏政权的是(  )
A.元昊B.耶律阿保机
C.寇准D.石守信
6.
下面连线搭配正确的是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保机——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
下图中的回銮碑又叫契丹出境碑,坐落于河南濮阳县城,是记载澶渊之盟的唯一实物。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 ③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 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8.
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信安”等。该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重大史实有关(  )
A.陈桥兵变B.澶渊之盟
C.开元盛世D.安史之乱
9.
下列有关契丹族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契丹族居住在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过游牧生活
B.契丹族有自己的文字
C.10世纪初,契丹各部统一
D.契丹政权建立后,定都上京
10.
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
A.吐蕃B.辽C.西夏D.金
11.
下图是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这些西夏王是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   )
A.契丹族B.匈奴族C.鲜卑族D.党项族
12.
在北宋与辽的澶州之战中,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宋朝大臣是(  )
A.赵普B.寇准C.宋璟D.史思明
13.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戏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寇准B.宋真宗
C.宋太祖D.宋太宗
14.
北宋与辽、西夏议和后,对议和双方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B.加速了辽、西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C.加强了民族融合
D.加深了北宋的经济负担
15.
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16.
在探究宋辽、宋夏的和战关系后,小明同学列出了四个提纲,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北宋送辽岁币
B.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
C.北宋送西夏岁币
D.北宋向西夏称臣
17.
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18.
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A.宋、辽B.宋、夏C.宋、金D.辽、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