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科举的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分析宋代科举制度发展带来的影响。
材料 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科举的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分析宋代科举制度发展带来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根据材料,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3)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
材料 (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根据材料,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3)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
2.判断题- (共1题)
3.
判断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改正。
(1)960年,赵匡胤改国号为宋,以洛阳为都城。
错误:_____;改正:________。
(2)宋太宗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措施,解除了石守信等将领的兵权。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_。
(3)北宋在地方设节度使,从而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_。
(1)960年,赵匡胤改国号为宋,以洛阳为都城。
错误:_____;改正:________。
(2)宋太宗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措施,解除了石守信等将领的兵权。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_。
(3)北宋在地方设节度使,从而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_。
3.选择题- (共11题)
4.
丞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往往担任这一要职的人,都是皇帝的肱股之臣。宋太祖时对丞相采取的措施是( )
A.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 |
B.废除丞相 |
C.扩大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
D.把宰相一分为三 |
9.
秦汉时期,丞相一职多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
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
C.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 |
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