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宋太祖)一日召见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灵涂地,其故何哉?吾欲息兵定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请回答:
(1)他们在讨论什么?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赵普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3)与历朝开国之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做法相比,宋太祖的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
(宋太祖)一日召见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灵涂地,其故何哉?吾欲息兵定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请回答:
(1)他们在讨论什么?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赵普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3)与历朝开国之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做法相比,宋太祖的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材料二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一一《文献通考》
材料三 (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指辽、西夏捺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一一《朱子语类》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三,指出宋太宗对待“外忧与内患”的态度怎样?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3)材料四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具体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会导致“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的局面?
材料一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材料二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一一《文献通考》
材料三 (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指辽、西夏捺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一一《朱子语类》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三,指出宋太宗对待“外忧与内患”的态度怎样?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3)材料四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具体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会导致“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的局面?
2.选择题- (共10题)
6.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①在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②完善三省六部制 ③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④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①在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②完善三省六部制 ③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④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A.①③④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②③④ |
7.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削减藩镇节度使实权 | B.设参加政事为副相 |
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 D.设转运使管理财政 |
10.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而北宋时相当于丞相的官职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皇权的不断加强 | B.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 |
C.丞相权力的扩大 |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11.
下图陈桥驿纪念馆匾额上三个烫金的大字“陈桥驿”,门柱上镌刻着纪念馆馆长李天锡书写的楹联: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它见证了一人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的一幕。你知道这“一人”是谁吗?( )


A.寇准 | B.赵匡胤 | C.岳飞 | D.赵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