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李庄镇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部编人教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 同步练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3824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3

1.综合题(共2题)

1.
材料题:
材料一:有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知......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太平治迹统类》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三:(宋太宗)因谓近臣日:“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续资治通鉴长编》
(1)依据材料一、二,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三,宋太宗对待“外优”与“内患”的态度怎样?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太祖”指何人?其“得天下”是在哪一年?
(2)根据材料指出“兵革不息”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2.选择题(共9题)

3.
“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悉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
A.刘邦B.李世民C.赵匡胤D.武则天
4.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从集中军权开始,其原因不包括( )
A.当时的社会背景的需要B.他本人经历的切身体会
C.对前朝历史经验的借鉴D.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
5.
下列哪一官职是在北宋时期开始设立的( )
A.刺史B.县令C.节度使D.通判
6.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7.
北宋的都城东京就是今天的(   )
A.洛阳B.杭州C.开封D.西安
8.
北宋的建立时间是(    )
A.960年B.936年C.959年D.965年
9.
北宋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在各州设置(    )
A.转运使B.宰相C.通判D.节度使
10.
宋朝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开始的封建帝王是(  )
A.宋太祖B.唐太宗C.宋钦宗D.宋高宗
11.
某班的几位同学在讨论“百家姓”内容时,赵涛同学说:“如果处在某朝代,我的姓氏属于国姓(与当时皇帝同姓)。”你知道李涛所指某朝是指(    )
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