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358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3

1.综合题(共3题)

1.
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秦汉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和防止官员贪腐开创了监察制度并不断加以强化。
——摘编自北师大版七上历史教材
材料三 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为加强中央集权,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中指出秦汉开创和加强了监察制度,那么秦朝和西汉在中央分别设立了什么监察官职?
(3)材料三是对什么制度的评价?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
2.
近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说过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心的改变”。这个顺序绝不能颠倒。如果颠倒,表面上看是走捷径,其实是走不通的。
——摘自《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近五十年,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摘编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人心的改变”是指什么?请举近代欧洲影响 “人心改变”的史实(事件)一例。(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上半期西方国家实现 “政治制度的改变”与“器物的改变” 重大历史事件各一例
(3)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西方近代化的一般过程?
(4)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中感觉不足的中国人分别做了怎样的尝试。
(5)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的近代化进程,你有怎样的发现?
3.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2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强调说:“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并且一般情况下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张建华《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与反动》
材料二 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
——帕尔默·科尔顿
材料三 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材料四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摘编于《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中哪些改革使该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2)根据材料三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l921年后俄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1年前后其经济政策有何变化?
(3)材料四中罗斯福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就任总统的?凯恩斯所说的“现行制度范围内的明智试验”指的是什么? 
(4)上述改革给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2.选择题(共15题)

4.
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A.隋朝的科举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
5.
一个商人在四川采购货物,用的货币是交子,这位大商人最早可能生活在
A.唐朝前期
B.唐朝后期
C.北宋初年
D.北宋末年
6.
乾嘉学派是清代中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以考据为治学方法的学派,扬州学派是其重要分支。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汪曾祺
B.张若虚
C.朱自清
D.阮元
7.
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8.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9.
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他强调兴办(  )
A.军事工业B.民用工业C.出版机构D.新式学堂
10.
王安石曾感叹:“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进入21世纪,哪一座桥梁的修建结束了京口与瓜州的一水相隔。
A.江阴长江大桥
B.苏通长江大桥
C.润扬长江大桥
D.南京长江大桥
11.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文坛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作家和剧作家。下列作品出自汪曾祺的是
A.《春江花月夜》
B.《说扬州》
C.《晚翠文谈》
D.《我是扬州人》
12.
一些科技成果从发现、发明到应用的周期表,从中可以看出
项目
发动机
电话
飞机
原子弹
周期
65年
50年
20年
5年
 
A.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
B.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C.科技革命的内容极为丰富,而且联系密切,形成了一个群体形式
D.科技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
13.
张老师向大家推荐阅读书目时说:“在这本书里莎士比亚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这本书是
A.B.C.D.
14.
某校九年级学生李强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时,将它与俄国1861年改革进行了比较,概括出两次改革运动有以下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A.改革前两国都有民族危机
B.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改革
C.改革促使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D.改革后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15.
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巩固与扩大。与这一历史现象相关的事件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B.工业革命、拿破仑战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D.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美国内战
16.周幽王欲立妾褒姒之子为王。大臣申侯上疏谏曰:“王今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乖夫妇之义,又伤父子之情。……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意在说明嫡庶关系的确立(    )
17.
丘吉尔在1941年6月22日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英国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
A.英国早就想帮助苏联
B.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
C.英苏面临着共同的敌人
D.丘吉尔变成了苏联利益的维护者
18.
1990年10月3日,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合并,德国重新统一。下列哪次国际会议决定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而造成德国分裂的
A.1919年巴黎和会
B.1938年慕尼黑会议
C.1942年华盛顿会议
D.1945年雅尔塔会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