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
史 实 | 推 论 | 正确与否 |
(1)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评价隋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 皮日休认为隋运河加强了南北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 | |
(2)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 |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但其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 |
(3)《辛丑条约》内容: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 中国丧失了民族独立,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 |
(4)辛亥革命后,叩头等繁复的旧时礼节被点头鞠躬礼取代后又改为握手礼;“大人”、“老爷”等称呼,改为“先生”、“君”,“同志”“先生”成为民众的一般称呼。 | 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等级观念,实现了人人平等。 | |
(5)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 |
(6)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十二万人以出乎敌人意料的突然行动,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在鲁西南地区,歼敌五万六千人,打开了南下的通道。接着,部队从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前堵后追中杀开一 条血路;穿越黄泛区,经过二十余天的艰苦行军和激烈战斗,在8月末进入大别山区。 | 刘邓大军的进攻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 |
2.综合题- (共2题)
2.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景一、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请回答:(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初年郑成功从荷兰占领者中收复台湾。清朝前期为加强对东南边疆的管理设置的机构是什么?
(2)近代时期造成台湾与祖国分离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条约?它在什么时候又回到祖国怀抱的?
(3)现代台海两岸分离的根源是什么?
情景二 1978年底发表的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明确承诺:“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2018年3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所谓的“台湾旅行法”,这部“台美各阶层官员互访”的法案随即于当日生效。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此前已针对“台湾旅行法”相关议题回应表示:该议案有关条款尽管没有法律约束力,但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
请回答:(1)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2)你认为这部“台湾旅行法”会对“美中台三角关系”造成的哪些影响?
情景一、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请回答:(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初年郑成功从荷兰占领者中收复台湾。清朝前期为加强对东南边疆的管理设置的机构是什么?
(2)近代时期造成台湾与祖国分离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条约?它在什么时候又回到祖国怀抱的?
(3)现代台海两岸分离的根源是什么?
情景二 1978年底发表的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明确承诺:“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2018年3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所谓的“台湾旅行法”,这部“台美各阶层官员互访”的法案随即于当日生效。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此前已针对“台湾旅行法”相关议题回应表示:该议案有关条款尽管没有法律约束力,但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
请回答:(1)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2)你认为这部“台湾旅行法”会对“美中台三角关系”造成的哪些影响?
3.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筹办洋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编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編自《中国近代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
3.选择题- (共8题)
5.
清朝蓝鼎元的《论南洋事宜书》云:“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该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戚继光闽广抗倭 |
B.政府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
C.郑成功收复台湾 |
D.朝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6.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B.赔款白银4.5亿两 |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D.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7.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9.
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 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
10.
抗日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在“十四年抗战”中,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下列人物中最早进行抗战的民族英雄是( )
A. 杨靖宇 B. 佟麟阁 C. 赵登禹 D. 张自忠
A. 杨靖宇 B. 佟麟阁 C. 赵登禹 D. 张自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