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国家贫穷落后的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决策,让数亿农民成功解决了温饱;让座座城市神话般崛起;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理论,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光辉旗帜。
(1)材料一中让中国走向富裕的“伟大决策”是什么?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问题二•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材料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实质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否定马列主义、***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有力武器”是什么?这一“有力武器”是谁提出的?
(问题三•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
(3)中国人“走自己的路”开始于哪一次会议?这是怎样的一条道路?
(问题四•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材料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问题五•姓“资”姓“社”的问题)
材料五: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5)材料五中“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的困扰出现在什么时期?邓小平南方视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旗帜飘扬)
(6)邓小平自称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你如何评价他?材料一中的“伟大理论”是什么?为什么称这一“伟大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问题一•国家贫穷落后的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决策,让数亿农民成功解决了温饱;让座座城市神话般崛起;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理论,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光辉旗帜。
——改编自一位伟人纪念堂中的留言
(探究思考)(1)材料一中让中国走向富裕的“伟大决策”是什么?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问题二•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材料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实质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否定马列主义、***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有力武器”是什么?这一“有力武器”是谁提出的?
(问题三•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
(3)中国人“走自己的路”开始于哪一次会议?这是怎样的一条道路?
(问题四•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材料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4)材料四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依据材料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现实意义。(问题五•姓“资”姓“社”的问题)
材料五: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5)材料五中“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的困扰出现在什么时期?邓小平南方视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旗帜飘扬)
(6)邓小平自称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你如何评价他?材料一中的“伟大理论”是什么?为什么称这一“伟大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
20世纪上半期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空前的震荡和可贵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现代化进程中的震荡
材料一:两幅历史图片

主题二: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
材料二: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第十三次例行代表大会的代表向俄国无产阶级表示热烈祝贺,祝贺它备遭世界大战造成的骇人听闻的痛苦磨难之后,在世界上首先打碎了专制制度的锁链,消灭了资产阶级并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便建立一种新的、公正的没有奴隶也没有统治者的世界社会主义制度。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3)据材料四指出罗斯福演说的主要意图。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措施,其中心措施是?他采取措施有什么样的特点。
主题一:现代化进程中的震荡
材料一:两幅历史图片

主题二: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
材料二: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第十三次例行代表大会的代表向俄国无产阶级表示热烈祝贺,祝贺它备遭世界大战造成的骇人听闻的痛苦磨难之后,在世界上首先打碎了专制制度的锁链,消灭了资产阶级并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便建立一种新的、公正的没有奴隶也没有统治者的世界社会主义制度。
——(据《现代史文献选编》第一卷)
材料三、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惟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摘自1933年3月4日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3)据材料四指出罗斯福演说的主要意图。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措施,其中心措施是?他采取措施有什么样的特点。
2.选择题- (共23题)
4.
由CCTV纪录频道首播的专题片《帝国商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已逐渐不为今人所知,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纪录片中涉及到的城市是
A.北京 |
B.南京 |
C.广州 |
D.厦门 |
5.
根据“戚继光抗倭”“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等内容,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
A.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危机 |
D.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
6.
1900年,当人类跨入20世纪门槛的时候,新世纪的曙光并未给中国人民带来丝毫的喜悦。相反,给每一个中国人留下了无法忘记的民族创痛:这一年,发生了(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7.
在l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开展的一系列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 “自我疗伤”和“开颅洗脑”分别指( )
A.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 B.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
C.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 D.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 |
14.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如图是出版于1985年9月的《时代》周刊封面资料。下面对《时代》周刊标题的观点评价正确的是

①该观点较为客观
②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③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歪曲
④我们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不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进行变革。

①该观点较为客观
②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③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歪曲
④我们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不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进行变革。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5.
2017年6月13日,中国与巴拿马正式建交,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又一个重大成果。回顾历史,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美建交
②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③中日建交
①中美建交
②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③中日建交
A.①②③ | B.①③② | C.③①② | D.②③① |
16.
某学习小组搜集到的资料有《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画像、巴黎公社等,这说明他们要探究的主题是
A.近代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
B.杰出人物的作用 |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D.民族解放运动 |
17.
《现代西方史学》一书中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不仅要用火与剑为自己开拓道路,同时也要用笔与舌为自己合理性辩护”。以下搭配最能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 |
B.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 |
C.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 |
D.新航路开辟——明治维新 |
18.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
A.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
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
19.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B.大力发展教育 |
C.提倡文明开化 |
D.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
23.
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其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
B.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
C.背景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 |
D.作用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
24.
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竭尽全力,相互合作,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下列事件体现这一宗旨的有
①莫斯科保卫战。
②诺曼底登陆。
③雅尔塔会议。
④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①莫斯科保卫战。
②诺曼底登陆。
③雅尔塔会议。
④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