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展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3421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4

1.综合题(共3题)

1.
宋元科技文化光彩。
材料一 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梦溪笔谈》
(1)材料一描述的是我国哪一科技发明?发明者是谁?此发明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七年级下册教科书
“沉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
——南宋朱继芳
(2)材料二中“指南针”是什么时候制成的?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指南针的作用?
材料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
(3)材料三诗 句 中隐含的科技发明是什么?此发明何时出现,何时开始用于军事?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1)材料一是哪朝行政制度的变化?这一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请列举除材料之外具有相同目的该朝其他措施两例。
材料二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  
——顾炎武
(2)材料二是对哪一制度的评价?结合所学回答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何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对明朝政治上有何影响?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远航示意图(图一)

(1)根据材料一,在图一方框内填写出A点出发地名。结合所学知识,在图中绘制郑和船队从B点到达最远目的地的航海路线。
(2)郑和被称为“世界远洋航海第一人”,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抗倭形势图(图二)

(3)材料二图二中戚家军九战九捷地点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戚家军抗倭胜利的原因。
(4)综上所述,请你拟一个合适的主题。
材料四:明朝对外关系演变示意图(图三)

(5)从材料四图三明朝对外交往的演变谈谈你的感悟。

2.选择题(共16题)

4.
关于“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B.散布于广大农村
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D.出现在宋朝时期
5.
曾经参加过北方的抗金斗争,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的南宋词人是(   )
A.辛弃疾B.李清照C.苏轼D.柳永
6.
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文化需求不断扩大。下列文学作品中因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   )
A.《离骚》B.《诗经》C.《红楼梦》D.《窦娥冤》
7.
下列关于清军入关统一中国的评价,错误的是(  )
A.有利于封建社会的发展前进B.有利于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交流
C.有利于满洲族社会进步D.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8.
明朝灭亡的原因(   )
①土地兼并严重  ②苛捐杂税沉重   ③政治腐败 ④农民起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A.渊源流长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包容广纳
10.
明朝时期出现了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其中最有名的是
A.苏商和鲁商
B.徽商和浙商
C.晋商和徽商
D.鲁商和晋商
11.
中国古代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以下关联正确的是(   )
A.蔡伦——圆周率B.李时珍——《本草纲目》
C.祖冲之——改进造纸术D.华佗——《伤寒杂病论》
12.
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
A.《水经注》B.《齐民要术》C.《资治通鉴》D.《天工开物》
13.
《农政全书》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此广种。”这种现象最直接的作用是(   )
A.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B.出现专业化生产区域
C.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D.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
14.
下列关于明长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B.是为防御匈奴族的进攻而修筑的
C.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
D.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
15.
1421年,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关于明北京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城内规划形如棋盘并且封闭B.城内建筑严格保持对称
C.主体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D.其布局突出了皇权
16.
关于《三国演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
B.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
C.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D.是我国章回体小说开山之作
17.
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
A.运用丰富语言和高超手法B.都描绘人间爱情故事
C.都具有反封建思想D.都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18.
我们日常生活中吃到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等最早出现于(   )
A.隋朝B.唐朝C.清朝D.明朝
19.
俗话说:“各尽所能,各司其职 ”,在明朝时期掌管地方政权的行政机构是(   )
A.六部B.中书省C.三司D.行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