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展 课时练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339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6

1.综合题(共1题)

1.
2016年,菲律宾抛出“南海仲裁案”挑起事端,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材料三“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作出了哪些努力?
(2)材料二中“贵国”是哪个国家?中国最早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清政府设置管辖台湾的机构隶属哪个省?
(3)材料三中“罗刹”是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
(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

2.选择题(共14题)

2.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B.郑成功C.李自成D.康熙帝
3.
七年级的同学拟办一份手抄报,准备了以下素材: 戚继米抗倭: 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据此唯断这份手抄
报的主题是 (    )
A.民族关系的发展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D.封建社会的危机
4.
清政府“因(借助)其教(宗教)不易其俗”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册封“达赖”“班禅”
B.收复台湾
C.平定噶尔丹的叛乱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5.
“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体现了清朝皇帝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A. 澎湖巡检司    B. 伊犁将军 C. 西域都护 D. 驻藏大臣
6.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段话反映了我国明末清初时期,台湾曾经被西方殖民者占据。话中“贵国”指的是:(  )
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
7.
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为“在中国政府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战役是()
A.山海关之战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D.台州九捷
8.
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中,能反映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A.设置台湾府B.郑成功收复台湾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设置驻藏大臣
9.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取得的几项重要成就是(    )

①种植粟      ②能制造陶器   ③种植水稻          ④铸造铁器    ⑤发明瓷器

10.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取得的几项重要成就是(    )

①种植粟      ②能制造陶器   ③种植水稻          ④铸造铁器    ⑤发明瓷器

11.
魏源在《圣武记》中写道:“是时,朝廷已平三藩,定陇蜀,收台湾,和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臣于朝,下诏亲征。”这里的“圣祖”是
A.汉武帝B.北魏孝文帝
C.元世祖D.康熙帝
12.
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A.司母戊鼎
B.开元通宝钱
C.锦衣卫印
D.金奔巴瓶
13.用最小的三位数去除以最小的两位数,商是(    )。
14.
我国历史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   )
A.台湾B.东北C.西藏D.新疆
15.函数f(x)= {#mathml#}x1x2{#/mathml#} 的定义域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