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八年级下月考三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831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9/7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难(kān) 驾(yù) 呱(gū)坠地 深(suì)
B.描(mó) (cháng)徉 (pí)于奔命 绊(jī)
C.狼(jí) (qiè)机 嫣红紫(zhà) (tú)然
D.(xī)动 (hùn)沌 俯首(tiē)耳 (shū)忽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不论走到哪里,也不论将来________什么学科,_______什么专业,他都不会忘记而且越来越娴熟地_____自己的母语——汉字,那是_______的。毕竟,他的血管里流着的是中国人的血啊!
A.攻读 钻研 掌握 不可思议
B.攻读 钻研 深谙 毫无疑问
C.钻研 攻读 深谙 毫无疑问
D.钻研 攻读 掌握 不可思议
3.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水浒》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营养。
B.明天下雨,我是骑车去学校,还是乘公共汽车去学校?
C.下面请说一说《江城子 · 密州出猎》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D.“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4.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各级政府正在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和师资力量不足。
B.通过阅读金庸小说,孩子们感受到了刻骨铭心的情感,通过崇拜英雄,孩子们逐步建立了正确的是非观。
C.漫画本身是一种对青少年成长有益的阅读形式,但市面上许多漫画期刊成人化倾向明显,这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们的价值取向。
D.当前,文学在语文教育中的分量正在增加,这对教师自身的阅读量和文化品位提出了挑战。

2.句子默写(共1题)

5.
填空。
(1)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2)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3)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 ,禅房花木深。(常建《游破山寺后禅院》)
(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人”在这里指的是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微时代的阅读
①阅读是一种让他人思想介入自己思想的行为,如果没有阅读,我们的思想只能是一种个人化的沉思默想,甚至会让思想终止。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阅读”方式,不同的阅读方式也在左右着不同时代的人的思维方式。
②在书籍和印刷术普及之前的年代,阅读是一种带有贵族色彩的行为。“锄带经、牧编简”其实是一种理想和奢望。难以保存的易碎的莎草纸,携带不便的竹简,成本昂贵的绢帛,不是一般的农民和工人可以随便使用的,人们除了劳动之外,只能坐在那里发呆出神。因此那个时代不妨称之为“沉思默想的时代”。印刷术和书籍的普及,是阅读普及的前提,也是公众化的“阅读写作时代”的起点。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照相技术、电影技术、现代城市文化等“奇观文化”的兴起,历史进入了“观看猎奇时代”。中国作为后发达国家,这一时间的出现稍迟,整个20世纪,基本上是一个“阅读写作”和“观看猎奇”交替冲突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电视在中国家庭的普及,使得这种“观看”文化得以凸显,直到新世纪网络文化的普及,这种“观看猎奇时代”才真正显形。
④沉思默想时代的人都是“思想家”,他们心接古今、直抵本质。即便是一位击壤的老人随便唱一嗓子,也成了千古名言。阅读写作时代,是将思想家的思想稀释到纸张上和书籍上,通过阅读传播到更多散乱的脑子里。观看猎奇时代,是思想的整体性碎裂成零星图像的时代,阅读变成了对奇观的欣赏。人们对思想内容的追求,或许并没有变化,但刺激思维的媒介发生了变化,媒介与其说是思维的中介,不如说变成了思维本身。这就是著名的“媒介即信息”的观点。因此,我们不要简单地对待这种“微时代”阅读媒介变化带来的后果。
⑤今天所说的“微时代”,是一个现代高科技传播媒介极度发达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网络这个大的综合媒介,还有众多附着在其上的小媒介(应用软件,APP)。这些媒介能够将我们试图通过传统“阅读”行为而获得的信息和思想,迅速转化为五花八门的文字图像、声音系统和动作影像,并且在我们眼皮底下不停地晃动。当我们介入这样一种阅读过程的时候,大脑一直在提醒我们的理性:要注意阅读中的思想和精神信息,但图像却一直在引诱我们的潜意识:还有更神奇的“奇观”。这就是所谓的“微时代”阅读所特有的“撕裂性”。
⑥因此,“微时代的阅读”,本质上并不是一种阅读,而是一种“观看”,甚至就是一种“猎奇”。我们要正视这种阅读及其后果,而不是简单地褒贬。我们如何使得这种时尚的“阅读”,与先前那种“阅读写作时代”的阅读和“沉思默想时代”的思考具有相关性呢?这是一个问题。面对极度发达的现代媒介,当我们的“阅读”,真的变成了一种“观看”,我们的思想发动机是否会熄灭呢?这更是一个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微时代的阅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微时代的阅读”产生的后果,就是它本质上已经不再是一种“阅读”,而是一种“观看”,甚至就是一种“猎奇”。
B.“微时代的阅读”与先前那种“阅读写作时代”的阅读和“沉思默想时代”的思考相比,称得上是一种时尚的“阅读”。
C.“微时代的阅读”具有“撕裂性”,这种“撕裂性”主要表现在人们有意注意阅读中的思想和精神信息,而图像却在不断地引诱读者“猎奇”的潜意识。
D.“微时代的阅读”媒介必然会把传统“阅读”行为获得的信息和思想,迅速转化为各种文字图像、声音系统和动作影像。
【小题2】下列对不同时代阅读的背景和方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书籍和印刷术普及之前,阅读是一种带有贵族色彩的行为,“锄带经,牧编简”也不是一般的农民和工人能做到的。
B.“观看猎奇时代”真正显形,是在电视在中国家庭普及之后,在新世纪网络文化普及之时。
C.在高科技传播媒介极度发达的今天,随着阅读媒介的变化,“媒介即信息”的观点引人注目,“微时代的阅读”悄然来临。
D.书籍和印刷术的普及,标志着公众化的“阅读写作时代”的开始,因为它为阅读行为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微时代的阅读,作者对人们是否还能自主思想表达了隐忧,并指出应该从“阅读写作时代”的“阅读”和“沉思默想时代”的“思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B.微时代的阅读使人们对思想内容的追求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刺激思维的媒介发生了变化,媒介与其说是思维的中介,不如说变成了思维本身。
C.“沉思默想时代”的人,“心接古今、直抵本质”,但是他们的思想在当时却不能像“阅读写作时代”那样通过阅读得以传播。
D.思想的整体性碎裂成零星图像,是阅读写作时代转向观看猎奇时代的一个发展规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