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宋太祖)曰:“……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内则设中书、枢密院、御史台、三司、审官、审刑等在京诸司,外则设转运使、知州、知县等众官以相统御,上下有叙……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材料三太祖、太宗平一海内……尽收天下劲兵……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1)材料一体现了宋太祖在军事上的哪一项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初在中央和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宋初这些做法的积极作用。
材料一帝(宋太祖)曰:“……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内则设中书、枢密院、御史台、三司、审官、审刑等在京诸司,外则设转运使、知州、知县等众官以相统御,上下有叙……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材料三太祖、太宗平一海内……尽收天下劲兵……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1)材料一体现了宋太祖在军事上的哪一项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初在中央和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宋初这些做法的积极作用。
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材料二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上述材料均选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北民南迁的影响。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之所以能“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原因。
(4)请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
材料一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材料二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上述材料均选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北民南迁的影响。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之所以能“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原因。
(4)请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
2.选择题- (共18题)
5.
在中国古代,宋朝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时期。下列各项能体现宋朝“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是
A.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B.发明了火药 |
C.出现中国最早的纸 |
D.形成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局 |
11.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有“战”也有“和”。其中,导致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的事件是
A.契丹南下,对中原大肆掠夺 |
B.契丹占领幽云十六州 |
C.辽军攻打澶渊城 |
D.北宋建立后几次北伐 |
14.
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
17.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史实和此表述不相符的是
A.制瓷业发达,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
B.北宋中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C.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
D.宋初,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南方的两倍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