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都城长安是一座繁华的大都市。整个城市建筑宏伟,布局严谨,规划合理。面积84平方千米,有东西向大街14条,南北向大街11条。街道笔直,绿树成阴。在城的中北部,是皇帝居住的宫城,宫城南边是皇城,为中央官员办公区,另外还有坊和市。坊是官民居住区;东、西两市是商业区,市内店铺繁多,商业极其兴盛,有、酒店、旅馆和工艺作坊等。
材料二 到宋代,居住区与商业区相互交错,商业活动发达。出现通宵达旦的夜市,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日趋繁荣。宋代的大城市中出现了“瓦子”。瓦孑既是综合性文艺演出场地,又是商业中心,娱乐活动与商业活动同时进行,因此也叫“瓦市”、“瓦肆”。瓦子里圈出许多场地,叫作“勾栏”,里面演出杂剧傀儡戏、影戏、说书、讲史。杂技、武术等等,不可胜数。瓦子、勾栏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文化普及的表现,多数演出活动包含历史故事、伦理道德等内容,很有教育意义。瓦子里还有酒楼、茶馆、药铺和各种商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华书局七下《中国历史》
上述材料能够反映我国宋朝居民与唐朝长安居民相比,生活有了新变化,请指出有何变化?并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唐朝时,都城长安是一座繁华的大都市。整个城市建筑宏伟,布局严谨,规划合理。面积84平方千米,有东西向大街14条,南北向大街11条。街道笔直,绿树成阴。在城的中北部,是皇帝居住的宫城,宫城南边是皇城,为中央官员办公区,另外还有坊和市。坊是官民居住区;东、西两市是商业区,市内店铺繁多,商业极其兴盛,有、酒店、旅馆和工艺作坊等。
材料二 到宋代,居住区与商业区相互交错,商业活动发达。出现通宵达旦的夜市,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日趋繁荣。宋代的大城市中出现了“瓦子”。瓦孑既是综合性文艺演出场地,又是商业中心,娱乐活动与商业活动同时进行,因此也叫“瓦市”、“瓦肆”。瓦子里圈出许多场地,叫作“勾栏”,里面演出杂剧傀儡戏、影戏、说书、讲史。杂技、武术等等,不可胜数。瓦子、勾栏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文化普及的表现,多数演出活动包含历史故事、伦理道德等内容,很有教育意义。瓦子里还有酒楼、茶馆、药铺和各种商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华书局七下《中国历史》
上述材料能够反映我国宋朝居民与唐朝长安居民相比,生活有了新变化,请指出有何变化?并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
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的抗日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侵略时间最长(1931—1945年)的战场。中国作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在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里单独抵御了穷凶恶极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牵制了日军主力,扼制了日军北进,推迟了日军南下,有力地支援了欧洲、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
材料三 1937年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分别有什么标志性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有何意义?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的抗日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侵略时间最长(1931—1945年)的战场。中国作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在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里单独抵御了穷凶恶极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牵制了日军主力,扼制了日军北进,推迟了日军南下,有力地支援了欧洲、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
材料三 1937年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分别有什么标志性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有何意义?
2.选择题- (共4题)
4.
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 部”;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
B.为了保证国家经济的发展 |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
D.为了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 |
5.
下列选项与“中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
C.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国家统一 |
D.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