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九年级 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七)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297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7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司马迁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 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1)材料一中,司马迁认为孔子是“ 圣人”的背景是______,孔子作为教育家的主要贡献是_____,该贡献对形成_______的思想解放局面起了促进作用。
(2) 选做题: 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 第①小题计分)
材料二: 下图为唐代诗人分布状况

①结合材料二,请简述唐代诗人分布的特点。并分析这种分布状况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东京) 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 贺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②材料三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3)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文化的认识
2.
民富国强才能实现我们民族振兴,历史上有识之士对此也 进行了自己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结论二:近代史上,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属于“外铄” 催化“内生”,“内生”与“外铄”互动型。
结论三: 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 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 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一一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1)阅读材料一,请分别列举近代十九世纪中期“外烁”、“内生”的史实。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如识,请简述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 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
材料二: 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 1956 年《论十大关系》
我们确定了一个政治目标: 发展經济,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达到八百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邓小平: 1984 年会见参加中外经济合作问题讨论会中外代表的谈话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 1956 年到 1984 年中国共产 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路有何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思路变化的原因。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富国强的认识。

2.选择题(共4题)

3.
中国历史是一部统一多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历史。清朝时期,对我国民族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①会盟、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等方式加强边疆地区的管理
②恩威并重的民族政策
③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④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 世纪和 19 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正确的推断是

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②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思潮
③维新变法思想兴起④ 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
5.
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
西欧六国在建立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共同体时,都没有忘记战后竭力鼓吹欧洲联合的英国,它们邀请英国参加进来,…但却被英国拒绝了。丘吉尔曾说“我们有我们的梦想,有我们的任务。我们与欧洲大陆相联,但并不包容在里面。我们是和欧洲在一起,而不是属于它。我们同它利益与共,但并不被它吸纳。”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成为阻挠欧洲地区联合的主要障碍
B.试图建立由英国主导的欧洲联合
C.与欧洲其他国家关系处于敌对状态
D.欲改变其传统的欧洲均势政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