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蒙阴县野店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291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1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每一个王朝,远远望去,似乎都有一种专属的美感,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产生了“朝代粉”这样一个群体,很多人对宋朝一往情深,成了“宋粉”。    
材料一 宋家万里中原土,换得钱塘十顷湖。
——清朝黄任《西湖杂书》 
材料二 当年北宋都城的景象,集中反映在一幅绝世名画之上,以至于今天的这座城市,号称有三件“文化宝贝”,就是所谓的“半城水、一幅画、一个故事”。如今,“三宝”已然活化成该市久负盛名的文化旅游项目。 
材料三 在这“一幅画”的作者笔下,“官衙门口士卒慵懒,城门口无士兵把守,外来的驼队进去自由,城墙多后失修”。 
材料四 赵宋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成为一软弱的朝代……(它所面对的少数民族政权)这种半汉化国家的组织能力,比汉和唐对抗的单纯游牧民族要厉害多了。那些单纯的游牧民族所恃,不过是疾风迅雷的冲锋力量。  
——《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北宋和南宋的建立者分别是谁?其都城分别位于今天的哪个省?(2)材料二中的“一幅画”具体指哪一幅作品?其作者是谁?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北宋当时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4)从材料四中可见,作为宋王朝对手的少数民族政权,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5)你认为“朝代粉”应恪守什么样的底线?
2.
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材料二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
材料三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四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绷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依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4)据材料四,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三: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1)材料一展示的是哪个朝代创建的制度?丞相有什么职权?
(2)根据材料二,元朝为了控制辽阔的疆域,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在这个民族发展的历史上,有两位杰出人物,他们是谁?他们各自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材料三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为了加强统治,他还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2.选择题(共12题)

4.
据考证,“南澳1号”古沉船是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当时瓷窑烧制的瓷器,其中最容易找到的瓷器应该是
A.越窑的青瓷
B.邢窑的白瓷
C.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D.景德镇的青花瓷
5.
辽宋议和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削弱B.宋辽间维持了较长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6.
岳飞《满江红》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胡虏”、“匈奴”指的是(   )
A.女真人B.匈奴人C.契丹人D.党项人
7.
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D.统一繁荣开放
8.
我国现行人民币有金属币和纸币两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古代
A.秦朝圆形方孔钱B.汉朝五铢钱C.北宋“交子”D.南宋会子
9.

宋朝的国策是{#blank#}1{#/blank#}。

10.

宋朝的国策是{#blank#}1{#/blank#}。

11.
如下图,由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汉代和宋代对外贸易最大的不同是(    )
A.出口货物的种类B.对外贸易的路线
C.政府对外贸易的政策D.出口货物的多少
12.
12世纪时,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上的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又受到金朝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使得蒙古高原结束这一局面的人物是
A.阿骨打
B.阿保机
C.铁木真
D.忽必烈
13.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开启了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A.西汉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14.
“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A.雕版印刷术
B.火药的使用
C.指南针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
15.
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下列诗句中,表明他消除倭患的决心和意愿的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