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289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0

1.综合题(共2题)

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诗是流传千古的中华文化瑰宝,是唐代文化最为光辉的成就。……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通俗文学著作。
材料二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过:“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举出唐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一名和明清时期代表我国古典小说的一部作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出宋元时期让“西方望尘奠及”的重大科技成就。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明清建筑的主要成就。
(4)请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制度和文化政策两方面分析明清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16题)

3.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了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多彩,商业繁荣
D.元代民族压迫严重,人民生活困苦
4.
“弘法僧盲志未移,终成东渡写传奇。”“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三首诗词、对联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鉴真、郑成功、岳飞B.戚继光、鉴真、张骞
C.玄奘、郑成功、戚继光D.郑和、岳飞、鉴真
5.
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明朝时期,从外国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等。这些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A.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 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 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 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6.
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囚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一接见西方人的皇帝。”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
A.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西北边疆
B.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C.组织雅克萨反击战,抗击沙俄侵略
D.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7.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8.
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权柄。材料中“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设置军机处
C.大兴文字狱
D.设立锦衣卫
9.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材料中的“它”是
A.《三国演义》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
10.
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这种认识主要是基于以下哪一史实
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日本C.郑成功收复台湾D.郑和下西洋
11.
某剧组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为主题拍摄一部历史片,准备了如下素材,你认为其中与主题不符的是
A.雅克萨之战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平定大小和卓
12.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民族英雄郑成功在给殖民者的信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信中所说的“贵国”是(  )
A.葡萄牙B.俄国C.英国D.荷兰
13.
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A.司母戊鼎
B.开元通宝钱
C.锦衣卫印
D.金奔巴瓶
14.用最小的三位数去除以最小的两位数,商是(    )。
15.
我国历代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和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A. 西藏    B. 东北
C. 新疆    D. 台湾
16.
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这里“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
A.故宫B.十三陵C.长城D.颐和园
17.找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清早,我到公圆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陈清香。

②我忽然觉得自己仿拂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战在阳光里。

18.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啃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在这里,屠呦呦告诉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
A.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B.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