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284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7

1.综合题(共3题)

1.
【数千古风流人物——帝王卷】请根据下列人物图片信息,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在西方人眼中极具影响力,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多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你认为他能入选的理由是什么?
(2)“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图二帝王的治国理念,为了避免“覆舟”,他釆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3)“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释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诗句反映了与图三人物相关的哪些事件?简述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图四人物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各种制度与文化,对其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2.
【渡尽劫波兄弟在——民族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当地统治机构或“华官参加”,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因而双方都是划算的。
——齐涛《中国政治通史》
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原则和政策是什么?举出唐朝民族交融的一个事例。
(2)材料二中的“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盟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4)归纳我国古代中央政权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关系的方式。
3.
【万水千山总是春一经济卷】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础。下面是张老师围绕“唐-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设的复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识图学史】

(1)图一、图二是唐朝发明的生产工具,分别写出其名称,并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有何影响?
(2)观察图三、图四,比较隋朝和元朝大运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任务二【史料硏读】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东南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逼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3)材料一中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
(4)材料二中,宋朝大都市商业的兴盛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任务三【规律总结】
(5)综合上述,归纳经济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

2.选择题(共5题)

4.
下图为中茵历史某一时段纪年表,图中①②所指的朝代分别是
A.①北魏②南宋
B.①北周②陈
C.①金②元
D.①东晋②唐
5.
“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 720 部。”这是马克思对下列哪个人物的评价(  )
A.耶律阿保机B.阿骨打C.铁木真D.忽必烈
6.
“腹里”是元朝对中书省直辖地区的通称。当时被称作“腹里”的是
A.山东山西河北
B.山东山西河南
C.山东山西陕西
D.山东山西北京
7.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下列相关史实与元朝的管辖无关的是
A.在东南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B.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C.在西藏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D.在北部蒙古边境开设贸易场所“榷场”,进行互市
8.
考古队员在甘肃某地发现了一块刻有西夏文字的石碑,西夏文字的创制者是
A.完颜阿骨打
B.元昊
C.耶律阿保机
D.成吉思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