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2018年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283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8

1.综合题(共6题)

1.
【统一是永恒的主题】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材料一:大约距今5000——3000年间,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华夏族——民族融合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材料四: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1)秦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在政治制度上有哪些创新?
(2)根据材料二,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列举一例唐太宗在位时民族关系融洽的史实?
(3)结合材料三,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在边疆采取什么措施加强管理?
(4)根据材料四,为维护国家统一,清朝前期清政府在新疆、西藏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加强管辖?这些机构的设置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2.
【近代屈辱与抗争】
材料一: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二: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维新变法运动。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是指哪些侵华战争?文中所说的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列举两例)
(2)材料二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为寻求“御侮自强”之术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3)依据材料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4)中国人民的抗争粉碎列强灭亡中国的企图,你从这些民族英雄身上感受到哪些精神品质?
3.
【党的光辉历程】
材料一:1927年9月,***在湘赣边界领导起义,后来他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1)材料一中工农革命军进军方向调整的依据是什么?由此探索出的革命道路得到了怎样的实践?请举一例说明。
材料二:1945年4月……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该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中共“七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什么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虽然出现过严重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3)我国制定了哪一计划改变了工业的落后现象?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的是什么事件?
4.
【改革促发展】
材料一: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起始于1978年的那一场深刻变革,历史性改变了泱泱大国的发展进程,它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改革开放是中国梦的一个飞跃,它开始于哪一次会议?其总设计师是谁?
材料二:据《人民日报》报道:从1980年到1982年,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从5.02亿千克增长到7.15亿千克
(2)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这一经济体制有什么优点?
材料三:深圳经济特区于1980年8月正式成立。”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
(3)请回答从经济特区建立到“一带一路”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材料四:该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
(4)材料四出自罗斯福新政颁布的什么法令?为什么说该法令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5.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与巩固】
材料一:“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的工具,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动力。
(1)中国三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印刷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指的是哪次事件?“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所指的又是哪次历史事件?
材料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近50年的革命的动荡和反复,终于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美国独立战争使北美13个殖民地摆脱了英国的统治。
(2)17—19世纪上半期,欧美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是什么?欧美在科技领域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
材料三:150多年前,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日本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不久,天皇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最终使日本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
(3)面对社会危机,当时日本摆脱危机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9世纪60年代美国、俄国各是如何摆脱危机的?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共同历史任务是什么?
6.
【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材料一:战后,德法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英国一直在国际事务中寻机打压法国;意大利身为战胜国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志在扩张的日本与这一地区有重大利益的美国矛盾加剧等。这种种现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播下了“火种
——摘自《图说欧洲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此次战争后建立了什么国际体系?这一体系形成过程中哪些条约直接损害了中国利益?
材料二: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而到了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2)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宣言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文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与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2.选择题(共6题)

7.
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乱B.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
C.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D.经济中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8.
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9.
每年9月18日,全国多地举行主题活动,提醒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十四年抗战其实并不像抗日神剧里那样简单,血肉筑长城才取了最后的胜利。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
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③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
④国民党政府始终如一的积极抗战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
1980年,经济特区的建立,实现了我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跨越。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年我国采取在沿海开放多个城市的举措来扩大对外开放。这一举措是
A. 增设沿海经济特区
B. 设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
C. 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D.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1.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马克思称它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强调了人生而平等,有自由的权力B.都宣告独立,脱离外邦统治
C.都强调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D.都通过立法的方式来限制王权
12.
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中,体现了罪恶的一面是
A.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
C.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三角贸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