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历来是中国古代经济最重要的地区,它们的开发、变迁与发展,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影响重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说中的炎帝、黄帝等都是活跃于黄河上游的较大部落,……炎帝与黄帝结成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秦汉王朝时期,均以黄河地区的长安或洛阳作为都城。此时,长江以南地区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仍是一片广袤的蛮荒之地。
(1)请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汉朝以后,长江流域的开发加快,至南朝后期,江西赣江一带已成为重要的稻米产地。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时期的几百年,北方战乱频繁、动荡不安,人口大量南迁,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政府鼓励移民开垦丘陵荒地、围湖造田,极大改变了长江流域的地貌。
(2)据材料二,请概括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主题是什么?这一历史主题开始和最终完成于什么时间?
材料四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
(4)你认为材料四所述情境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请说明你判断的依据。据材料,你认为当时的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材料一传说中的炎帝、黄帝等都是活跃于黄河上游的较大部落,……炎帝与黄帝结成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秦汉王朝时期,均以黄河地区的长安或洛阳作为都城。此时,长江以南地区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仍是一片广袤的蛮荒之地。
(1)请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汉朝以后,长江流域的开发加快,至南朝后期,江西赣江一带已成为重要的稻米产地。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时期的几百年,北方战乱频繁、动荡不安,人口大量南迁,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政府鼓励移民开垦丘陵荒地、围湖造田,极大改变了长江流域的地貌。
(2)据材料二,请概括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主题是什么?这一历史主题开始和最终完成于什么时间?
材料四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
(4)你认为材料四所述情境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请说明你判断的依据。据材料,你认为当时的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2.
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相互融合,不断促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1)读图,宋元时期出现了多个少数民族政权,请将图中的字母进行对号入座。(按先后顺序填在答题卡上)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元:
(2)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1005年,北宋和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撤军,宋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着和平局面;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南宋与金“绍兴和议”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三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忽必烈尊崇儒学,“圣度优宏,开白炳,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
(4)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和文化。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对他完成统一大业的作用和影响
材料四至元十四年,始置江南行御史台于扬州,寻徙杭州,又徒江州。二十三年,迁于建康,以监临东南诸省,统制各道宪司,而总诸内台(御史台)。
——(明)宋濠等:《元史卷八十六・志第三十六・百官二・行御史台》
注:行御史台是御史台的派出和分设机构。
(5)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什么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据材料四,请分析元朝设立行御史台的目的。
材料一下图《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1)读图,宋元时期出现了多个少数民族政权,请将图中的字母进行对号入座。(按先后顺序填在答题卡上)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元:
(2)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1005年,北宋和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撤军,宋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着和平局面;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南宋与金“绍兴和议”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三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忽必烈尊崇儒学,“圣度优宏,开白炳,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
(4)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和文化。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对他完成统一大业的作用和影响
材料四至元十四年,始置江南行御史台于扬州,寻徙杭州,又徒江州。二十三年,迁于建康,以监临东南诸省,统制各道宪司,而总诸内台(御史台)。
——(明)宋濠等:《元史卷八十六・志第三十六・百官二・行御史台》
注:行御史台是御史台的派出和分设机构。
(5)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什么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据材料四,请分析元朝设立行御史台的目的。
2.选择题- (共14题)
5.
在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皇族外戚夺取政权建立的 |
B.都是少数民族统一南方后建立的全国性政权 |
C.都城都设立在长安 |
D.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
7.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
C.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
D.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
9.
在宋朝,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国家者,虽远必诛”的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宋朝政策的核心是
A.重农抑商 |
B.重文轻武 |
C.和亲会盟 |
D.仁政 |
10.
澶渊之盟后,寇准遭排挤并被免职。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谣:“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这反映了人们
A.希望天下太平,为官清正廉明,百姓安居乐业 |
B.渴望打败辽,实现国家的统一 |
C.期望借助和约能够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
D.期望寇准能够带领人们推翻北宋的腐朽统治 |
11.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该词反映的史实是
A.宋军抗辽 |
B.宋军抗金 |
C.宋军抗元 |
D.宋军反击西夏 |
12.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最早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到了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和城邑。这一史实说明
A.契丹族迁入中原,适应了汉族的生产生活方式 |
B.契丹族的居住和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
C.契丹族与汉族的杂居相处,学会了汉族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
D.汉族政权灭掉了契丹,强行将汉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广到契丹社会 |
13.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皇帝曾对大臣说:“应派能干的官司员去管理市舶机构的事务,鼓励外商前来贸易,这样既可获利,又可减轻百姓负担。”这表明
A.唐朝政府严格限制商业发展 |
B.南宋政府顺应人口南迁浪潮 |
C.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
D.元朝重视商业发展 |
14.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中国某历史人物:“他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这一历史人物是
A.耶律阿保机 |
B.完颜阿骨打 |
C.铁木真 |
D.忽必烈 |
15.
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 |
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
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 |
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