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82812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7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材料一 《九章算术》列举的题目: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升之三;今有人持金出五关,前关二而税一,次关三而税一,次关四而税一,次关五而税一,次关六而税一。并五关所税,适重一斤。问本持金几何?答日:一斤三两四铢五分铢之四。
材料二 中国古代海关前身,始于唐中期的市舶使,宋代改为市舶司,元明清时期虽经"禁商泛海”令等原因常设常废,直至清康熙年间被海关所取代。市舶司涉及到征税、管理外贸、外国商船管理救助、番人子弟教育等。元代制定了《市舶抽分则例》《整治市舶勾当》法律,通行全国。清康熙年间设立粤、闽、浙、江四海关,是海关名称的最早出现。海关行使征税的权力,而收购外商货物、管理外商的职责则由特许商行负责。

——摘编自白明《中国对外贸易史》

材料三 清代的海关财政体制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即1757年至1842年的传统海关时期(粤海关时期),1842年至1864年的新旧海关过渡时期以及1864年至1911年的新海关时期,这三个前后相继的时期恰恰反映了清代海关财政体制的近代化。促成晚清海关近代化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然而晚清的对外战争赔款无疑是促成海关近代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一方面,巨额的对外赔款都是以海关作为担保,总税务司利用关税担保之机,蓄意兼并通商口岸常关,扩张海关权势,构成了海关事务与赔款债务紧密结合的一体格局,完全沦为债权国榨取利益的代理机构;另一方面,由于关税作为对外赔款的担保,清政府实际上丧失了对海关的管理权。受制于列强的中国海关更易于接受西方先进管理体制,这在海关的财政管理方面尤为明显,大大促进了海关财政管理体制的近代化。

——摘编自李世荣《晚清对外战争赔款与海关财政管理体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九章算术》反映的汉代有关关税问题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汉代税关、市舶司、清代前期海关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中国海关制度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央苏区在组织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敌人的掠夺、摧残,曾在劳力、耕牛、肥料、种子、水利等方面出现困难。苏维埃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首先是推广闽西才溪乡创办劳动互助社的经验,颁布了《劳动互助社组织纲要》,对劳动互助社的作用、组织、劳力、调剂办法、工资换算等具体问题作了相应的政策规定,在不变更个体所有制的前提下调整了生产关系,有力地推动了根据地劳动互助社的发展。与此同时,苏维埃各级政府又颁发了《关于组织犁牛合作社训令》,在根据地内广泛组织了犁牛站和犁牛合作社,较好的解决了耕牛不足问题。此外,苏维埃各级政府还大力进行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改良土壤、植树造林等农田基本建设,推广良种和先进技术,发展多种经营,组织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开展劳动竞赛和科学实验等,使根据地的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发展。正如***1934年所指出的:“红色区域的农业,现在显然是向前发展中。”
——摘编自余伯流《中央苏区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苏区农业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苏区农业改革的措施及其意义。
3.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4年,美国人摩根索制订对德政策计划,其内容是:使德国“彻底非工业化和重新农业化,全部拆毁化学、冶金和电子工业,并坚定地将德国经济改革为农业经济”,要求“摧毁或拆除德国所有可能用于战争目的的工厂和设备切重工业,占领当局只允许生产消费晶”。罗斯福对此表示支持,其理由一是要给德国人一个教训,二是有助于向苏联表达善意。
意识到德国将在未来的美苏权力政治博弈中起关键作用,美苏竞相公开拉拢德国人民,互相指责对方破坏了在德国问题上的合作;1946年,苏联抨击西方分裂德国的企图,“或将其领土包括重要工业中心分割出去的进程”。美国则回应,反对将鲁尔和莱茵区分割出去,或将这些地区置于外国控制和监督之下;德国东部边界并没有最后确定,将与波兰协商予以修改。美国还许诺将减轻德国的经济负担,并暗示愿意帮助建立一个西德政权。德国人民以“解放者”看待美国的占领。
——摘编自叶晓东《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美国与联邦德国关系研究1958—1963》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对德政策的调整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摩根索计划”。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02年春,张之洞选派学生赴日本留学,黄兴成为这批留学生中唯一的湘籍学生。1903年,为抗议沙皇俄国侵占中国东北,黄兴与同学130余人组织拒俄义勇队宣传抗俄保国。
1904年,与陈天华等在长沙成立华兴会。1905年,黄兴大力支持孙中山筹组革命组织同盟会,成为会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领袖,随后即将主要精力发展革命分子、组织武装起义。1907年至河内,先后参与或指挥了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都遭失败。1911年4月27日,黄兴指挥的广州起义爆发,最后失败,但在全国起了极大的革命激励作用。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黄兴作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督战武汉,为保卫革命胜利作了重大贡献。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黄兴出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本部总长。南北议和之后,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北迁北京。黄兴担任南京留守,最终又因缺乏经费导致军队哗变,于是取消了南京留守一职,黄兴退居上海。1916年10月31日,黄兴在上海去世,时年仅42岁。
——摘编自饶怀民《黄兴:从传统儒生到革命领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兴参与革命活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兴的革命活动及其历史作用。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总部,有一副中国古人蹴鞠的挂毯。1985年,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但中国古代的蹴鞠活动最终没有发展成为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现代足球运动。从17世纪中后期开始,足球运动逐步从欧美传入世界各国。
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成立了世界第一个足球协会——英格兰足球协会,制定和通过了世界第一部较为统一的足球竞赛规则。英格兰足球协会成立之日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
——摘编自《足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2010年12月2日,2018年世界杯主办权投票仪式举行。在最后的陈述.中,英格兰承诺将会给国际足联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西班牙和葡萄牙则强调两国的团结以及不错的基础设施;荷兰一比利时作为相对弱势的申办国,他们分别强调了''快乐”和“便捷”的优势;俄罗斯的口号则是让世界杯第一次落户东欧。最终俄罗斯成为2018年世界杯主办国,俄罗斯也由此成为第一个承办世界杯的东欧国家。俄罗斯承办是一次在西方围困下的成功突围。俄罗斯联邦旅游局预计,世界杯期间,俄罗斯将迎来至少150万外国游客,其中中国人将达到10万人。举办世界杯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宣传和推广俄罗斯文化及传统,通过当地建筑、环境以及动植物等标志来展现历史和文化。
——摘编自《俄罗斯借“世"而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足球诞生在英国而非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俄罗斯能够取得2018年世界杯主办权的优势及其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在向清廷上奏的《学务纲要》中强调:''戒袭用外国无谓名词,以存国文,端士风”,奏文得到批准。这些戒用的“外国无谓名词”被称为“新名词”。有的学者指出,当时的“新名词”实际是“现代性”导入中国的具体征象,这些“新名词”或者直接反映了现代性物质文明的成果(如“蒸汽船”“火车”等等),或是直接反映了现代性的制度及其实践,或者凝聚了做为现代性之核心的某些价值观念,亦或是现代学科知识和成果的学术术语。当时“新名词”如涌泉而来,其势头根本抵遏不了;即便对''新名词”没有好感的人,也不得不感慨言之:“学者非用新词,几不能开口动笔。没有了“新名词”作为“概念工具”,一些人居然就失去了发声创言的能力。即使痛斥“新名词”的人,到头来还是逃离不了“新名词”的“魔障”,张之洞在奏文中也大量引用了日本宪法中“民权”“义务”等新名词。市面上还出现了诸如《新尔雅》等专门介绍“新名词”的专书。各式各样的“新名词”,已然在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日常用语里,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影响深远。

——摘编自潘光哲《从“新名词”到关键词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个视角》

材料反映了一种中国近代文化现象,蕴含了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3.单选题(共12题)

7.
雅典公民大会只能讨论由五百人议事会所提出的议案,任何人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与事先准备的议案无关的其他问题,都会受到严惩。但公民大会可以有公开指控叛国或谋反罪的临时提议,这是唯一可在五百人会议拟定议程之外讨论的议题。这说明
A.民主政治无制衡机制
B.五百人议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C.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D.公民大会的议事内容不可改变
8.
宋代,城市中出现了专门的宠物市场。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说,开封府的大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市场上还有猫粮、狗粮出售。这一现象反映了
A.理学主导地位尚未确立
B.市民文化的繁荣
C.坊市制度已被彻底打破
D.北宋的盛极而衰
9.
阿萨・勃里格斯在《英国社会史》一书中说:“无论是观察家还是工人本身,都知道工厂制度是非留下来不可了。这种制度的维护者为它感到骄傲,宣称它是为未来的完全自动化开辟了可能性的一种革命制度。”这反映了
A.现代工厂制适应了文明进步
B.手工工场自此被历史彻底淘汰
C.大企业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D.经营者革命导致社会结构变迁
10.
下表是1840—1894年中国棉花及棉纱、棉布进出口量表(单位:千担)。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民族工业生存艰难
C.贸易结构趋向合理
D.逐步卷入世界市场
11.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提到:专制制度压制人的自由,杜绝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途径。但是,他又认为,要改变这一现象,不应该依靠人民,而是要祈祷出现一位开明的君主。这说明伏尔泰
A.认可当时英国式的代议制政体
B.反对建立人民主权的理性王国
C.契合中小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D.宣扬天赋人权的资产阶级理念
12.
下图是一位欧洲名人的航行路线。这次航行
A.首次完成了世界环球航行
B.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
C.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D.为进化论产生创造了条件
13.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应梁启超之邀访问中国,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对实用主义哲学和以实验主义方法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热烈讨论。这一讨论
A.使民主与科学成为主流思想
B.导致激进派与改良派汇流
C.推动了哲学研究的国际合作
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4.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教育方面主要是改造旧教育和学习苏联。到1958年,教育开始进入尝试探索阶段,既不学欧美,也不学苏联。这种变化反映了
A.政治局势影响教育改革
B.国际环境制约教育改革
C.国际关系决定教育改革
D.旧中国教育的严重滞后
15.
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主要内容:男丁授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授露田二十亩。奴婢和耕牛也相应授田。据此可知,均田制
A.加速了少数民族生产方式转变
B.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C.导致了中原地区租佃关系盛行
D.限制了官僚贵族利益
16.
清代中后期,北方出现了''闯关东”“走西口”的移民浪潮;南方出现了“湖广填四川”的迁徙浪潮。这一现象
A.加速了南北人口平衡
B.促进了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
C.反映了地方政局动荡
D.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
17.
史载,唐代的公主中改嫁者即有27人,其中有2人甚至3嫁。皇室如此,民间更为普遍,如大儒生韩愈的女儿就曾改嫁。这一现象说明该时期
A.打破儒家的伦理规范
B.封建统治思想得不到认可
C.儒家思想受佛道冲击
D.社会风气开放和民族融合
18.
下表是清末驻外公使新旧人才变化情况。

该表表明
A.新式教育培养了大量外交人才
B.清政府重视推行西式教育
C.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程度提高
D.洋务派控制了清政府外交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