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一中五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281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首脑称为“德意志皇帝”,由普鲁士国王兼任,拥有任免宰相和帝国官吏、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宣布进入战争状态、统帅帝国军队和任免高级军官、决定帝国对外政策、召集或解散议会等巨大权力。
材料二 《基本法》规定:德国是一个由各州联合组成的联邦制共和国,“全部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通过选举和公民投票的方式,以及通过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专门机构行使”。联邦总统是国家最高代表即国家元首,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性代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后来的《基本法》修正案补充了关于落实男女平等、消除现存不平等和禁止歧视残疾人的内容;增加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蒋锐《德国宪政民主制度的曲折发展》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与《基本法》的异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本法》的意义。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无视国际社会谴责,退出由美国倡导建立的国联,突破了华盛顿体系,最终成为远东战争策源地。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政府在反复权衡利弊后,决定不对华宣战的主要原因,就是顾忌美国援引“中立法”,禁止向其输出废钢铁和石油等战略物资。
20世纪50年代,中国未参加旧金山对日和会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从中作梗,反对英国邀请中国政府参会的主张。20世纪6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的一大障碍,是美日同盟。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不仅和中美关系改善有关,更与尼克松总统未按照和佐藤荣作首相的约定将中美接触的情况事先告知日本,玩“越顶外交”有关。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谈判因是否写入针对苏联的“反霸权条款”而陷入僵局,是美国总统卡特派遣布热津斯基斡旋,最终打消了日本的顾虑。
——摘编自《美国因素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因素在不同时期对中日关系的不同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态度变化的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章节索引是研究著作的重要工具。下面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教出版社2009年教材)的部分章节索引。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站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该索引能够反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多种信息。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单选题(共17题)

4.
“(在古雅典)即使有时国政仍须依使某些人的智慧,这总得限制这些人们只能在应用法律上运用其智慧,让这种高级权力成为法律监护官的权力。”该观点的实质是
A.禁止人治
B.轮番而治
C.直接民主
D.人民主权
5.
每逢戏剧公演,雅典城邦公民们会紧坐在一起,在同一时间、同一场合历经同一种感受,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们常常被囊括在城邦之中。据此可知,古希腊戏剧公演
A.反映出民主制开放与繁荣特色
B.培育了希腊公民集体主义意识
C.体现出平等与自由的基本理念
D.增强了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热情
6.
在罗马人的观念中,是否依法统治是合法的政府和成功的暴政之间的根本区别。即使前者是糟糕的而后者是成功的,但在道德的判断上,后者也是不能接受的。这说明罗马人
A.推崇成功的暴政统治
B.反感糟糕的法治统治
C.注重道德判断的标准
D.对法律的信仰和尊重
7.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中仍保留了国王对议会法案的否决权,1787年美国宪法也同样给予了总统否决国会法案的权力。这说明两国
A.初期宪法都存在着缺陷
B.都在维护当权者的权威
C.都践行了权力制衡理念
D.都实行了三权分立体制
8.
“每个殖民地都成了一个独立共和国,都要求享有完全的主权。不再有共同的危险感作为它的支柱,眼看着船舶上悬挂的国旗被欧洲大国凌辱而毫无办法,而且当时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对付印第安人和支付独立战争时期所举债款的利息。”材料说明独立后的美国
A.经济开始了快速发展
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C.邦联制弊端非常严重
D.无法在军事上战胜欧洲国家
9.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十七条规定:“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这说明
A.皇帝与首相之间相互制衡
B.德意志宪法表述存在矛盾
C.德国政体具有一定民主性
D.皇帝与首相权力争夺激烈
10.
1937年5月,***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提到: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是一个全局,“我们的要求是依靠多数和照顾全局”,“然而全局性的东西,不能脱离局部而独立”。这说明***
A.看到国民党抵抗日寇的决心
B.认为中国抗战具有世界意义
C.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增强了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11.
民国成立,采用民主立宪政体,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制度……总统为国家元首,按规定政治权力甚微,但事实上,袁世凯仍掌握大权。这意味着,辛亥革命
A.真正实现了民主共和
B.仿效西方的政治模式
C.以约法限制了袁世凯
D.革命没有实质性成效
12.
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条约签字仪式上,没有中国代表,美国总统威尔逊明显感到失望,有人听到他喃喃道:“这糟糕至极!”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未派团参加会议
B.北京政府捍卫了主权
C.五四运动斗争的影响
D.美英法等国间的矛盾
13.
下面是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形势图。这场战争的性质是
A.反帝反封建革命
B.民主民族革命
C.反帝爱国革命
D.国共合作革命
14.
有学者指出,二月革命是一场真正的人民革命,是人民对封建统治的自发反抗斗争的丰硕成果。“丰硕成果”的突出表现是
A.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使革命观念深入普通民众
D.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15.
1949年的《组织法草案》,非常明确地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像苏联那样的“无产阶级专政”,而是一种以中共领导的,以四个阶级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
A.仅代表无产阶级利益
B.具有崭新的民主性
C.四个阶级的地位相同
D.突出共产党的领导
16.
截至2011年8月底,我国各部门法律中以行政法最多,79部,占三分之一多;其次是经济法,有60部,而社会法较少,只有18件。这说明
A.依法治国已经实现
B.法律体系已基本健全
C.人民民主得到保障
D.法律内容存在不平衡
17.
邓小平指出,“一国两制”并不局限于国内问题,也适应当前国际社会的现实需要。目前世界存在着许多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如果按照“一国两制”的精神来处理,就可以消除许多争端和冲突。使各个地区和全世界得到和平、稳定与发展。这表明,邓小平认为“一国两制”
A.具有国内和国际意义
B.利于消除国际争端
C.主要为解决台湾问题
D.得到所有国家认可
18.
基辛格在20世纪70年代初说:“在两个敌手之间,联合弱的一方更为有利,因为这样可以遏制强者。”美国的这种认识
A.使美苏两国对抗升级
B.视西欧为“弱的一方”
C.促使中美关系正常化
D.表明美国经济不景气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直接最深刻的结果,是它最终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完成了自20世纪初便开始进行的在国际格局方面的巨大变革。这反映在二战后
A.斯大林模式在东方广泛推行
B.欧洲传统力量中心加速衰落
C.美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中心
D.西方广泛建立起“福利国家”
20.
据记载:不结盟运动起初甚至没有定期的会议机制,直到后来才规定每3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并由会议举办国担任主席国,任期也是3年。目前不结盟运动共有118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不设总部,无常设机构,无成文章程。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A.是一个较为松散的国际组织
B.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小
C.与中国不构成政治合作关系
D.缺乏健全的组织和会议机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