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涉县2016-2017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277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9/6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的《忆昔》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常州奔牛闸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此河”指哪条河?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它的开凿“共禹论功不较多。”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朝盛世景象?开创该盛世的皇帝是谁?
(3)材料三说明我国经济在宋代出现了什么现象?简述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2.
看下列图片材料,请回答。

(1)图一中的历史人物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2)你能写出图二文天祥的两句著名诗句吗?
(3) 通过所学知识,结合图一和图二,如何理解“元朝统一中国是进步的,文天祥抗元也值得肯定。”这句话。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问:

(1)材料一中反映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4.
中国有一位伟大的回族航海家先后七次远涉重洋,他曾到达过亚非30多个国家。他曾经这样描述他的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波澜,若履通衢。”
请回答:
(1) 这位航海家是谁?   他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2) 这位航海家最远到过什么地方? 请你分析一下当时政府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

2.选择题(共12题)

5.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这体现的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B.重武轻文政策C.重文轻武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
6.
下图人物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  )
A.戚家军B.岳家军
C.义和团D.赵家军
7.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政权并立B.国家统一C.三国鼎立D.和平共处
8.
宋太祖取得政权的方式是 (  )
A.割据军阀进行叛乱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朝中大将发动兵变D.皇族内部争夺皇位
9.
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契丹、党项、匈奴B.契丹、党项、女真C.党项、女真、回纥D.匈奴、回纥、吐蕃
10.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已久,下列作品是司马光所著的是
A.《史记》B.《梦溪笔谈 》C.《资治通鉴》D.《汉书》
11.
从清雍正帝以后,执掌国家大事但完全听凭皇帝裁决的最高机构是
A.内阁B.军机处
C.议政王大臣会议D.六部
12.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A.郑成功B.戚继光C.林则徐D.邓世昌
13.
我国古典小说的繁荣时期是在
A.秦汉时期B.三国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14.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中国的医学源远流长,中医是中国三大国粹之一。下列医药成就属于李时珍的是
A.制成“麻沸散”B.著有《伤寒杂病论》
C.著有《本草纲目》D.写成《千金方》
15.
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的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是
A.雍和宫B.北京城C.南京城D.避暑山庄
16.
如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

(大臣坐而论道) (大臣站议时政) (大臣跪受笔录)
A.生活习惯的变化B.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
C.内阁制度完全成熟D.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