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一向以汉唐为骄傲,宋朝则争议颇多。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在不堪言状的分裂与堕落之后,中国又重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来。这一个中央,却以他特殊的姿态出现于历史。与秦、汉、隋、唐的统一相随并来的,是中国之富强,而这一个统一却始破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第一次用“积弱积贫”这一词来评价宋朝。
国内外也有许多史学家给宋代以极高的评价,甚至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实史专家邓广铭教授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美国学者罗兹黑菲在《亚洲史》中这样评价宋朝:“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看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对宋朝的评价”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或观点),,并就所拟论题(或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需有史实依据)
材料
中国人一向以汉唐为骄傲,宋朝则争议颇多。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在不堪言状的分裂与堕落之后,中国又重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来。这一个中央,却以他特殊的姿态出现于历史。与秦、汉、隋、唐的统一相随并来的,是中国之富强,而这一个统一却始破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第一次用“积弱积贫”这一词来评价宋朝。
国内外也有许多史学家给宋代以极高的评价,甚至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实史专家邓广铭教授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美国学者罗兹黑菲在《亚洲史》中这样评价宋朝:“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看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对宋朝的评价”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或观点),,并就所拟论题(或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需有史实依据)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因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以上两段材料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什么教训?
(2)材料二反映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内容。
(3)材料三中邓小平看待农村政策的依据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因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以上两段材料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什么教训?
(2)材料二反映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内容。
(3)材料三中邓小平看待农村政策的依据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其原因。
2.选择题- (共6题)
3.
国粹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喜爱的文化遗产。我国传统戏剧种类众多,深受国人喜爱。下列剧种中,因其表演成熟、势宏美,而成为近代中国戏曲代表的国粹是
A.越剧 |
B.楚剧 |
C.黄梅戏 |
D.京剧 |
4.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封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材料表明设立军机处的主要影响是( )
A.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
B.清朝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 |
C.军机处官员完全是平庸之辈 |
D.军机大臣对皇权形成了制约 |
5.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段材料反映出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受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 B.巴黎和会上中国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 |
C.俄国十月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 D.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人民进行革命 |
6.
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纪念活动中,某地准备了一些“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以供展览。其中,最能证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
7.
在雅典民主政体确立后一段时间,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
B.公民尚不具备政治权利 |
C.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
D.贵族完全垄断国家政权什人城区近。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