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后世多认为宋朝“积贫积弱”。其实,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高度繁荣的时代,甚至超越盛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景德元年(1004年)辽军大举攻宋,宰相寇准力主抗战,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与辽军相持在澶州城下,辽军被迫求和。经过几番交涉,两国议和成功。和约主要内容是:宋每年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开放边境贸易,双方为兄弟之国。北宋以“岁币”的代价,换得了此后百年之久的和平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泥活字版

请回答:
(1)对料一中“和约”历史上称作什么?据材料指出此次议和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宋朝发展海外贸易的原因。为鼓励海外贸易,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
(3)材料三反映的科技成就出自何人?宋代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还有哪些?
材料一:景德元年(1004年)辽军大举攻宋,宰相寇准力主抗战,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与辽军相持在澶州城下,辽军被迫求和。经过几番交涉,两国议和成功。和约主要内容是:宋每年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开放边境贸易,双方为兄弟之国。北宋以“岁币”的代价,换得了此后百年之久的和平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泥活字版

请回答:
(1)对料一中“和约”历史上称作什么?据材料指出此次议和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宋朝发展海外贸易的原因。为鼓励海外贸易,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
(3)材料三反映的科技成就出自何人?宋代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还有哪些?
2.
国与国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彼此孤立,需要互相交往。让我们徜徉历史长河,探寻古代中国的外交足迹,汲取历史的真谛,启迪人生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国威之遐畅,我国的文化和外国的文化就起了交流互织的作用……东北一隅,自高句丽、百济平后,新罗即大注意于增进中国文化。日本亦屡遣通唐使,并带了许多僧侣和留学生来。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举国的华化,实在此时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我国的文化和外国的文化就起了交流互织的作用”,试举唐朝两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的原因。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材料三中“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恶果?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我国古代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因国威之遐畅,我国的文化和外国的文化就起了交流互织的作用……东北一隅,自高句丽、百济平后,新罗即大注意于增进中国文化。日本亦屡遣通唐使,并带了许多僧侣和留学生来。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举国的华化,实在此时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我国的文化和外国的文化就起了交流互织的作用”,试举唐朝两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的原因。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材料三中“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恶果?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我国古代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判断题- (共4题)
3.选择题- (共13题)
7.
现在网上颇为流行历史穿越小说。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人烟稠密、商业繁荣,读书人在茶楼酒肆高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几个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不顾在“瓦肆”游玩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脸上显出愤愤之色。据此可推断,小明应该是穿越到了( )
A. 唐都长安 B. 北宋东京
C. 南宋临安 D. 元朝大都
A. 唐都长安 B. 北宋东京
C. 南宋临安 D. 元朝大都
9.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
B.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
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
10.
《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
A.三司 | B.行中书省 | C.中书省 | D.宣政院 |
11.
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
A. 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 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C. 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 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A. 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 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C. 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 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13.
在中国古代,宋朝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时期。下列各项能体现宋朝“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是
A.出现中国最早的纸 | B.发明了火药 |
C.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D.形成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局面 |
14.
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文化的热情、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
A.苏轼 | B.李清照 | C.岳飞 | D.辛弃疾 |
15.
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①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①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7.
(题文)反对“台独”,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以下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
A.西方殖民者对台湾虎视眈眈 |
B.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
C.康熙帝决定武力征讨郑成功子孙等抗清力量 |
D.郑成功的子孙在台湾争权夺利 |
4.填空题- (共5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4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