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题文)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领导的 A
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B 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C ,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摘自***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以上材料一领导三次革命的主要领导人

请回答:
(1)将材料一中的A、B、C三处补充完整。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哪次会议的召开揭开了“第三次革命”的序幕?这次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3)请你给这次探究活动命一个主题。
材料一: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领导的 A
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B 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C ,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摘自***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以上材料一领导三次革命的主要领导人

请回答:
(1)将材料一中的A、B、C三处补充完整。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哪次会议的召开揭开了“第三次革命”的序幕?这次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3)请你给这次探究活动命一个主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材料二:邓小平曾指出,“我们的改革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呢?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材料三: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材料四: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里?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材料二认为,说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
(3)材料三我国改革与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4)材料四中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领导中国人民踏上深化改革新征程的国家领导人是谁?
(5)结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解答,请谈谈你对中国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认识。
材料一: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材料二:邓小平曾指出,“我们的改革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呢?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材料三: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材料四: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里?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材料二认为,说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
(3)材料三我国改革与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4)材料四中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领导中国人民踏上深化改革新征程的国家领导人是谁?
(5)结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解答,请谈谈你对中国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认识。
2.选择题- (共22题)
6.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①魏源
②洪秀全
③李鸿章
④孙中山
⑤陈独秀
①魏源
②洪秀全
③李鸿章
④孙中山
⑤陈独秀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 |
7.
揭示历史事件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因 | 果 |
A | 南昌起义爆发 | 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封建帝制被推翻 |
B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 |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D |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 中国东北三省完全沦陷 |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崩溃边缘 |
A.A |
B.B |
C.C |
D.D |
9.
土地是人民的命根子。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下列对当时土地改革后的土地所有制理解正确的是
A.由私有到公有 |
B.由私有到私有 |
C.由公有到公有 |
D.由公有到私有 |
10.
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D.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
13.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明确概括和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①明确概括和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④②③ |
B.②①③④ |
C.③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9.
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就任新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并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B.全面落实八项主张 |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
D.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21.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C.万隆会议 |
D.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会议 |
23.
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豆《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这一“巨大的技术革命”具体是指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C.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
D.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
24.
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 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
3.单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2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