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8268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1

1.综合题(共2题)

1.
(题文)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领导的  A  
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B  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C  ,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摘自***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以上材料一领导三次革命的主要领导人

请回答:
(1)将材料一中的A、B、C三处补充完整。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哪次会议的召开揭开了“第三次革命”的序幕?这次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3)请你给这次探究活动命一个主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材料二:邓小平曾指出,“我们的改革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呢?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材料三: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材料四: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里?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材料二认为,说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
(3)材料三我国改革与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4)材料四中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领导中国人民踏上深化改革新征程的国家领导人是谁?
(5)结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解答,请谈谈你对中国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认识。

2.选择题(共22题)

3.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其中能够直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是(  )
①造纸术
②印制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4.
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人民反帝反封的斗争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5.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次战争是一挑八,看起来牛气哄哄,实则统治者仓皇逃窜,这次战争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迫使中国改朝换代
C.使清王朝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D.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6.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①魏源
②洪秀全
③李鸿章
④孙中山
⑤陈独秀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7.
揭示历史事件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A
南昌起义爆发
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封建帝制被推翻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中国东北三省完全沦陷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崩溃边缘
 
A.A
B.B
C.C
D.D
8.
下列是《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一书列出的三件大事,其共同的影响是
A.加强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
D.打破美国对华经济封锁
9.
土地是人民的命根子。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下列对当时土地改革后的土地所有制理解正确的是
A.由私有到公有
B.由私有到私有
C.由公有到公有
D.由公有到私有
10.
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11.
1956年,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开展土地改革B.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C.发动“大跃进”运动D.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方针
12.
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实行公私合营,这一行为有利于(  )
A.社会主义改造实施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新中国政权的巩固D.改革开放的实施
13.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明确概括和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
被称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的是
A.深圳B.重庆C.上海浦东D.武汉
15.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国有企业改革
B.所有制结构改革
C.个体商业改革
D.个体手工业改革
16.
在党的十九大上,把写进党章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
C.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7.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8.
我国对待少数民族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科教兴国战略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和平共处制度
19.
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就任新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并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全面落实八项主张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0.
(题文)下列当今世界的重要国际组织中,中国没有加入的是
A.WTO
B.UN
C.APEC
D.EU
21.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会议
22.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一国两制”构想
23.
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豆《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这一“巨大的技术革命”具体是指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D.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24.
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3.单选题(共1题)

25.
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下列各项不属于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
A.提出“一边倒”外交方针
B.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2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