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每十天左右召开一次,处理内政、外交、军防事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事项。除十将军外,雅典几乎所有官职均向各等级的公民开放。20岁以上的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可以提出任何建议或批评公职人员,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投票并做出决议。
材料二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时确立,到伯里克利时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但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民主制度有什么特点?并说明材料二“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的具体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与深远影响。
材料一 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每十天左右召开一次,处理内政、外交、军防事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事项。除十将军外,雅典几乎所有官职均向各等级的公民开放。20岁以上的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可以提出任何建议或批评公职人员,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投票并做出决议。
材料二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时确立,到伯里克利时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但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民主制度有什么特点?并说明材料二“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的具体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与深远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6年,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工人,专门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零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造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19世纪70年代,这家工厂发展很快,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久又能生产车床、气锤等。不过直到此时,发昌机器厂自身的力量还很薄弱,它制造的小火轮船,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发昌机器厂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兼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张謇的人生选择和解决困难的方式谈谈自己的认识。
材料一 1866年,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工人,专门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零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造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19世纪70年代,这家工厂发展很快,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久又能生产车床、气锤等。不过直到此时,发昌机器厂自身的力量还很薄弱,它制造的小火轮船,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发昌机器厂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兼并。
——摘自《历史2》(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1894年,张謇考取状元,但他未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1895年,他在南通开设大生纱厂。据唐闸镇(大生纱厂所在地)的老人回忆,大生纱厂开工前夕,当地农民根本不知道工厂是怎么回事,因此不愿进厂做工。张謇让人把工厂门打开,开动安装好的机器,任由当地农民前来观看。村中的孩子都对这种飞转的纺纱机器十分好奇,胆子大的还动手学接线头,干满七天者,每人还能领到几串钱。农民们一算,进厂做工比在家织布挣钱多,纷纷前来报名。——摘自《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Ⅱ岳麓书社)
(1)方举赞和张謇在开办工厂过程中都有优势和困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各自不同的优势和困难。(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张謇的人生选择和解决困难的方式谈谈自己的认识。
2.单选题- (共35题)
3.
罗马法是古罗马给后世留下的重要政治遗产,它的产生、发展与完善过程长达1000多年,其法律形式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过程,其中作为成文法开始的标志是
A.习惯法 |
B.自然法精神 |
C.《十二铜表法》 |
D.查士丁尼法典 |
4.
历史上,共和制只存在于城邦国家,一旦地域展开,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就会发展成为帝制。古代罗马的历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既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又要在这样一个大国里保持共和制。为此,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
A.联邦制原则 |
B.人民民主原则 |
C.总统共和制原则 |
D.三权分立原则 |
5.
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画家纳斯特的漫画中,分别以“驴”和“象”讽刺民主党和共和党,后来索性被两党作为本党的代表。“驴象之争”成为美国两党斗争的代名词。这两个政党
A.根本利益相同 |
B.执政政策相同 |
C.形成于独立战争时期 |
D.代表了各个阶层利益 |
6.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并由此一直稳定下来直至二战期间没发生过根本变动,其根本原因是
A.法国经历了暴风骤雨的革命洗礼 |
B.法国人民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
C.法国出现了强大的政治稳定力量 |
D.法国完成工业革命阶级力量变化 |
7.
马克思说:“德意志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包围的、军事专制制度的***C.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D.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8.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相互制约并友好相处,如果用它来形容代议制的一些特点,最贴近的是
A.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B.执政者的整体素质 |
C.完善的法律体系 |
D.合理的选举制度 |
9.
现任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位:1952年——今)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一些其他事情。”她从不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人认为这正是她得以保持英国王室地位的原因之一。与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王在英国的政治生活中可有可无 |
B.国王代表国家游离于政党纷争之外 |
C.这种“虚君”传统始于“光荣革命” |
D.此传统至伊丽莎白二世才真正确立 |
10.
太平天国运动被看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以下最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A.颁布追求天下大同的《天朝田亩制度》 |
B.颁布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
C.在天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
D.在反封建中承担起了反侵略的历史重任 |
11.
1945年8月15日12时,从日本广播电台传出日本裕仁天皇低沉的声音:“帝国政府已受旨通知英美中苏四国政府,我帝国接受彼等联合宣言之各项条件……”宣告日本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中国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
①日本主动放弃其侵略计划
②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抵抗
③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
④海外华人华侨的大量援助
①日本主动放弃其侵略计划
②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抵抗
③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
④海外华人华侨的大量援助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④ |
12.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到:“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革命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
B.革命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
C.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
D.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
13.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应该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 |
B.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 |
C.黄海海战将士同仇敌忾歼敌 |
D.反割台斗争中悲壮无奈的场景 |
15.
1917年3月(俄历2月23日)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得到面包和停止战争,旋即转变为武装起义。沙皇政府调来镇压的军队纷纷倒戈,武装起来的工人和士兵控制了首都。这次革命的结果是
A.推翻了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
B.俄国随后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C.建立起全国性的无产阶级政权 |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 |
16.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其中“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
A.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摧毁旧制度 |
B.走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 |
C.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
D.指导殖民地半殖民地斗争 |
17.
《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同时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因此
A.经济危机必然周期性发生 |
B.无产阶级无需进行暴力革命 |
C.全世界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 |
D.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了前人思想智慧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与智慧创造,创立了自己的科学理论,这些前人的成果不包括
A.德国古典哲学 |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
C.英法启蒙思想 |
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
19.
巴黎公社政权中,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公社委员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他们。这表明巴黎公社
A.废除了代议制民主 |
B.是新型的工人政权 |
C.践行平均主义的理想 |
D.失败具有必然性 |
21.
福保村是云南省小康示范村。村民杨明在2000年通过直接选举成为一村之长,村民委员会主任。杨明说:“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得更对百姓负责。”材料表明
A.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 |
B.村委会主任只需对广大百姓负责 |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 |
D.我国民主性质由此发生重大变化 |
22.
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香港进行商谈,并取得了共识,称之为“九二共识”,其具体含义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B.海峡两岸可以实行“一国两制” |
C.海峡两岸同源同宗血浓于水 |
D.海峡两岸应该和平解决争端 |
23.
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丰富了由中俄始创的一种新型国家关系,这种新型国家关系是指
A.相互和平共处 |
B.彼此信任支持 |
C.结伴而不结盟 |
D.团结反殖反霸 |
24.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周恩来会谈后两国同时发表了公告。公告的发表,震惊了整个世界。由此
A.两国关系开始实现了正常化 |
B.两国开始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
C.两国关系朝着正常化方向发展 |
D.两国矛盾由此得到顺利解决 |
26.
1971年11月15日,在联合国大会上一位智利代表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中国人到联合国来,就好像他们是从月球或者火星上来——是素不相识的或神话般的人物。由此可知
A.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刚得到恢复 |
B.拉美国家对中国的科技成就由衷赞叹 |
C.中国和亚非拉国家广泛建立外交关系 |
D.新中国开始加入联合国受到热烈欢迎 |
27.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其中“另起炉灶”是指
A.在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特权之后再与西方国家建交 |
B.在否定了国民政府屈辱外交后再和他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
C.在两极格局之下权衡利弊之后选择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
D.在废除北洋政府时期的外交政策后再考虑和他国建立外交关系 |
28.
“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帝国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问题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周恩来的这段讲话是在
A.日内瓦国际会议 |
B.中印边境谈判会议 |
C.万隆亚非国际会议 |
D.中苏建交谈判会议 |
29.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思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这一演说标志着
A.冷战正式开始 |
B.冷战序幕的揭开 |
C.马歇尔计划实施 |
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
30.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整个“冷战”时期,也就是20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此说法的依据是
A.美苏进行的冷战只是表面形象 |
B.美苏的合作大于分歧 |
C.“冷战”期间没有爆发过战争 |
D.美苏势均力敌相互制约 |
31.
有学者认为,世界上有大大小小200多个国家,如果没有人管他们,这个世界就是无政府的世界,肯定会一团糟。所以要有个东西来管,这个东西就是最强大的国家。这个最强大的国家有霸权,但是这个霸权是符合世界稳定的要求的。这种看法
A.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
B.为霸权主义国家提供了理论支持 |
C.符合广大中小国家发展的共同愿望 |
D.对霸权主义国家的企图提出警告 |
32.
法国和德国是两个有复杂宿怨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每5年就开战一次。二战后,在惨痛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他们开启了新的发展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A.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 |
B.相近的语言文化习俗 |
C.美苏威胁的外在推动 |
D.领导者的远见卓识 |
33.
中国古人用动物与农历纪年相配,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12年为一轮回,生肖中的动物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除了龙之外,其他都是和古代农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从中可看出生肖纪年
A.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
B.反映了古代落后的生产力水平 |
C.反映了古代复杂的饮食结构 |
D.是农业基础性地位的有力证明 |
36.
“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合称而来。筑城主要是为了保护人民,最初,市只是城内很小的区域,而且在时空上受到官府的严格限制。随着商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时期,在空间上逐渐突破了原先的限制,这“一定时期”的典型是
A.战国大梁 |
B.汉代长安 |
C.南朝建康 |
D.北宋汴京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