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2388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7

1.综合题(共2题)

1.
(题文)品读经典,穿越时空,历代先贤的智慧和情怀会在你的心灵中慢慢沉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

——摘编自《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
材料三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的《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本著作的合称。通过对一系列革命挫折的深刻反思,孙中山先生从思想、经济和政治层面对未来中国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字里行间表达出他博大的革命胸襟和深沉的家国情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带着理想未成的遗憾溘然长逝,弥留之际,口中仍念记着“和平、奋斗……拯救中国”。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的“书”从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主要得益于哪些重要的发明? 
(2)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二书目中①、②两处被隐去的信息。
(3)某位书友建议将(本草纲目)列入《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你觉得好不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依据材料三,我们阅读《建国方略》时,除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主张外,还应从他身上学习什么优秀品格?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2.
科技创新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断扩大的生产需求成了瓦特等人进行蒸汽机改进的动力。1800- 1850年间,性能不断提升的蒸汽机被运用到英国的各种动力机械中。
——摘编自霍伊斯、弗伯斯《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1900 年。电力工业开始成为美国现代体系中的重要部门。1910 年,美国电话增加到700万台,出现了无线电广播,无线电发展到电子管时代。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最早的电影院。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
材料三 今天,网络计算机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和便利的交流空间,人们能够在瞬间弄清楚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哪里,自己生产的东西哪里有需求。一个地球村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流空前密切。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找出推动瓦特等人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因。持续的技术创新使英国的社会生产进入了什么时代?这一时代,英国的史蒂芬孙在交通工具方面有什么重要发明? 
(2)据材料二,1900年前后美国的工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动力?人类社会又进入了什么新时代?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个发明与创造成就突出的美国科学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网络计算机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4)综合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2.选择题(共19题)

3.
“身经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被当时的知识分子“奉为山斗”的是
A.鉴真B.史可法C.郑板桥D.阮元
4.
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A.平等、自由B.自由、民主C.民主、科学D.科学、平等
5.
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先后输入了“李鸿章”自强”“求富”江南制造总局”等关键词。由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6.
据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张学良问.联蒋抗日行吗?周恩来立刻答道,可以,只要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只要他能够同意合作共同抗日,我们就能跟他联合。这历史场景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A.南昌起义B.遵义会议C.西安事变D.万隆会议
7.
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宣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直接触发他去编著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的爆发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C.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8.
下列城市中,于1980年被设置为经济特区的是
A.上海B.广州C.福州D.深圳
9.
下图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新闻照片。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谦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副部长开心大笑是因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香港回归祖国
10.
2012年5月8日,扬州取得的有突出影响力的成就是
A.荣获“联合国人居奖”B.扬州泰州机场正式通航
C.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D.宁启铁路扬州火车站建成
11.
196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一贸电是为了祝贺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D.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升空
12.
他是高邮人,是中国当代文坛影响深远的作家、剧作家,著有小说集《晚饭花集》、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他是
A.朱自清B.江上青C.吴征镒D.汪曾棋
13.
《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品,它的作者是
A.但丁B.达·芬奇C.达·伽马D.莎士比亚
14.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典故表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约束。这一约束的法律依据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民法典》
15.
下图是某学校九(1)班同学的课本剧演出单。据此可知,该剧的主人公是
A.克伦威尔B.华盛顿C.拿破仑D.林肯
16.
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事件是
A.大化改新B.1861年农奴制改革C.明治维新D.十月革命
17.
牛顿被后人誉为“现代科学之父”,他最突出的成就是
A.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B.提出了“相对论”
C.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D.创立了进化论
18.
在法国启蒙运动中,把教士称为“文明的恶棍”,骂教皇是“两足禽兽”的思想家是
A.B.C.D.
19.
下图为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曲线图。造成A段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内战B.第一次世界大战C.经济大危机D.美苏“冷战”
20.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
A.德国突袭波兰B.苏德战争的开始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D.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21.
20世纪50—70 年代,日本经济保持着9.6%的高增长率。这除了日本自身的努力外,还得益于哪一国家的扶持?
A.美国B.苏联C.中国D.法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