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18春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232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2

1.综合题(共3题)

1.
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多种多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见证)

(1)下列说法是对以上所示史料的解读,判断正误。
① 图一反映了唐朝与突厥关系和睦,“和同为一家”   (  )
② 图二反映宋朝时对西藏宗教首领班禅进行了册封     (   )
③ 图三反映中央政权对西藏的管辖制度化、法律化     (  )
④ 三则实物史料反映了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变化     (  )
(地图再现)

(2)根据《元朝疆域行政区划图》,填出图中A、B两处地方的管理机构名称。
A: B:   
(3)依据《元朝疆域行政区划图》,指出中央政府在地方管理方面有何制度创新?
(史籍叙述)
在我国西北天山以南 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 等族人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康熙时,准格尔部噶尔丹 ,在俄国唆使下发动叛乱,后平定,稳定了西北边疆地区 。乾隆时,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在维吾尔等族人民支持下,清军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 摘编自部颁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科书
(4)据材料,清政府加强西北边疆管理的方式有(    )
A.设置机构 B.册封首领  
C.和亲结盟 D.驻军平叛
(5)通过以上问题的解答,探究了什么问题?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
2.
人类文明在交流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哪些史实?以这些史实为例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培根在《新工具》中论中国古代重大发明
(2)据材料指出培根论述的“三种发明”各是什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  18世纪时,西方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工业化时代。而当时的中国仍处于封闭的状态中,以农业为主的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摘编自部颁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科书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并结合所学说明原因。
3.
政治局面与统治者的认识和治国措施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人口变化的趋势和唐太宗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指出两者之间有何关联?
材料二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北宋蔡襄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北宋治国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无)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皇帝旨意的传达 ),不于(通过)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治国措施并概括其作用,结合所学举出清朝与之类似的措施一例

2.选择题(共18题)

4.
对于下图人物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率领“杨家将”抗击金军
B.一生廉洁奉公、精忠报国
C.率军在郾城大败辽军主力
D.被宋太宗和秦桧谋害致死
5.
下列人物具有的共同点是(   )
A.盛世局面的开创者B.崭新王朝的缔造者
C.封建制度的终结者D.中外交流的实践者
6.
下图是宋代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商标广告的出现反映宋代
A.商业活跃有竞争意识B.政府鼓励发展商业
C.广告营销的广泛普及D.手工业的繁荣景象
7.
下边两幅图反映的共同信息(   )
A.两宋时期农业的发展进步B.两宋时期交通工具的变革
C.江南地区商业繁荣的景象D.南方人民庆祝丰收的场景
8.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失事沉没的木质古船……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此材料主要反映宋代 (  )
A.农业的繁荣B.纺织业兴盛C.文化的昌盛D.海外贸易发达
9.
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漫长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隋朝B.唐朝C.南宋D.明朝
10.
关于下列人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B.都对词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C.作品都抒发了强烈报国情怀D.都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人物
11.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据材料判断通判的作用是
A.削弱宰相权力
B.分解知州权力
C.控制地方财政
D.掌控地方军权
12.
下面是我国古代年代更替示意图的一部分,图中‚ƒ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唐 西汉 明B.秦 南宋 东汉C.唐  南宋  明D.三国 宋 明
13.
“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后来北宋向西夏,南宋向金也送岁币。”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送“岁币”的原因是辽、西夏在战争中的失利B.“岁币”给宋、金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C.送“岁币”有利于边境安定,促进了贸易往来D.送“岁币”加剧了百姓负担,使边境战乱频繁
14.
清朝前期粮食产量有大幅度提高,这得益于推广了原产于南美洲的高产作物
A.占城稻、甘薯B.玉米、甘薯C.马铃薯、花生D.小麦、花生
15.
下列史事与认识对应正确的是
 
史   事
认 识
A
唐玄宗宠信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还提拔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为宰相……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红颜祸水,君王宠信妃子必然导致灭国。
B
在北宋与金的交战中,北宋的军队常常是不战而逃。当金军攻到黄河岸边时,防守黄河南岸的宋军全都望风而逃……
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军队没有战斗力,军纪涣散。
C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至,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中国”。
元朝通过驿站,加强对全国的军事控制。
D
早在14、15世纪中国就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明朝初期……中国将钓鱼岛列入防区;清朝……将钓鱼岛置于台湾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
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AB.BC.CD.D
16.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作品反映
A.追求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民主,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拜金主义的思想
17.
小明收集了下面三幅绘画作品探究明朝历史,可知他探究的是
A.明朝灭亡的原因
B.明朝统治者的生活
C.明朝时期的英雄
D.明朝老百姓的生活
18.
在历史课堂上,老师的板书中出现了“设三司”、“废丞相”、“锦衣卫”等字样,可见本节课涉及
A.明朝的对外关系B.明朝的经济发展C.地方官制的改革D.朱元璋强化君权
19.
观察以下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能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目的和意义B.原因和规模C.活动及范围D.路线与次数
20.
“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使广东沿海倭患基本解除”据材料可知,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是
A.灵活的战术,坚强的意志B.军队训练有素,协同作战
C.倭寇十分软弱,不堪一击D.卓越的才能,远大的志向
21.
以下著作的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A.①宋应星  ②李时珍   ③徐光启B.①李时珍  ②徐光启   ③宋应星
C.①宋应星  ②徐光启   ③李时珍D.①李时珍  ②宋应星   ③徐光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