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227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5

1.综合题(共4题)

1.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智慧和行动深刻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探究下列历史人物,回答相关问题。

(1)识读图中历史人物,判断图五、图六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列举图四和图七中的历史人物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3)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探究,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2.
“世界读书日”倡导的主题是:读书点亮人生,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享受。读史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出图二、图三中两部史书的作者。
(2)这两部史书各是什么体例?
(3)请你向同学推荐其中一部史书,并说明推荐它的理由。(优点或特色,
3.
科学技术在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三项重大发明与应用及海外商贸兴盛,标志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

——摘自《历史》七年级下册

(1)列举材料中的“三项重大发明”。
(2)指出“三项重大发明”中的任意一项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3)宋元时期科技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4.
刚刚结束的一年一度的中考和高考,影响着万千学子的命运和前途,因此被人们称为“现代科举”。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1)①      
(2)谈谈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2.选择题(共12题)

5.
史书所述“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民族是
A.蒙古族
B.契丹族
C.女真族
D.吐蕃族
6.
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够有力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张骞通西域,设置西域都护
②元朝设宣政院
③清朝设驻藏大臣,创立金瓶掣签制度
④清朝设伊犁将军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7.
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述人们在欢度的节日是
A.端午节
B.清明节
C.春节
D.元宵节
8.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一些资料。下列这一组图片资料体现的主题是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
C.唐朝经济的繁荣
D.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响
9.
“不到长城非好汉”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气魄,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要想登上明长城,我们从东端出发,应该去
A.辽东
B.临洮
C.鸭绿江
D.嘉峪关
10.
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的盛世景象是
A.康乾盛世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11.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历史上攫取澳门居住权,进而霸占澳门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12.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C.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8次下“西洋”
D.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13.
中俄两国签署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A.中俄《尼布楚条约》
B.“澶渊之盟”
C.中俄《北京条约》
D.《伊犁条约》
14.
京剧被称为我国的“国粹”艺术,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形成于
A.明朝
B.北宋
C.清朝
D.唐朝
15.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17世纪手工业发展”的情况,首选的资料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伤寒杂病论》
16.
我国历史上曾建都北京的朝代有( )
①秦 ②西汉 ③元 ④明 ⑤清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