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河南师大附中九年级4月模拟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22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6/23

1.句子默写(共1题)

1.
古诗文默写。(8分)
(1)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2)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一文中着重表现陋室室外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     ,     。”
(4)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古人对于水的描写很多,如《次北固山下》里的:“   ,   ”描写出青山重叠,碧波荡漾的景象;《观沧海》中也有通过动静结合手法描写山水相连景象的诗句:“      。”

2.诗歌鉴赏(共1题)

2.
仿照例句再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语句通顺,意思完整。(4分)
例句: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1分)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马说》)
(二)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日:“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②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日:“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日:“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③之山,不知其所终。 (节选自《郁离子•良桐》)
【注】①斫:砍削、雕刻,在这里指制作。②古款:古代的款识,原指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③宕冥:高远幽深貌。宕冥之山,为作者虚拟的山名。
【小题1】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见:才美不外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B.临:执策而之/把临风(《岳阳楼记》)
C.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衣所安(《曹刿论战》)
D.得:且欲与常马等不可/所识穷乏者我与(《(鱼我所欲也》)
【小题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2)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小题3】从语段(一)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摧残的原因有哪些?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至少答出两点)(2分)
【小题4】语段(一)和语段(二)的意义是否相同?请结合情节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3分)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4.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
(1)阅读下面材料,探究“绿客”的具体含义。(2分)
材料一:“绿客”与年龄无关,热爱生活、崇尚健康的人都可以成为时尚的“绿客”一族。张晖是老年骑游队的一名成员,49岁的他平日里就喜欢骑着摩托车健身旅游,他自称是一名大龄“绿客”。近年来,张晖更喜欢环保骑游。“我们的理念是不带走一片绿叶,不留下一点垃圾。”每次出行,张晖总会在自己的行囊里装上垃圾袋。“很多地方都没有垃圾桶,我们都是把垃圾装袋带走,然后骑游到有垃圾桶的地方再进行处理。”凭着一颗童心与环保骑游的努力,张晖成为合格的“绿客”。
材料二:“下班关手机,点菜要维C,周末必出游,随手带垃圾。”这是网上形容“绿客”生活的顺口溜。可见要成为一个“绿客”首先得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材料三:爱生活的人很多,难道人人都是“绿客”吗?当然不行,它还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就是“绿客”必须具备低碳情结,有节俭环保的意识。
绿客:     
(2)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说明该画面的内容。要求:①采用总分结构。②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5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