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2228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8/7/31

1.综合题(共3题)

1.
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白《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国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
2.
(题文)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阅读下刘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首先强调一定要解放思想,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胡乔木在谈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写道,“我们不是为革命而革命。不是为阶级斗争而斗争。我们的目的还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来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强调了什么问题的重要性?由此,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什么指导思想?
(2)据材料二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的是什么?为此,全会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作出了怎样的转移?
(3)材料三中“新的重大经济措施”具体指什么战略决策?据此决策当时在农村进行了什么尝试?为发展同世界各国经济合作而开设的窗口称作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党的伟大转折表现在哪些方面?
3.
日本从19世纪中期的落后封建小国发展成为今天的资本主义强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同答问题。
材料一  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从此,日本进行了急速的资本主义
改革,大力学习西方,毫不犹豫地采用当时来说堪称最新的方法,即利用铁路和轮船为中心的产业革命的成果,聘请外国专家;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用了短短几十年它走完了西方资不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时间才完成的近代化进程。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 二战后,1955年至1960年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8.5%,1960年至1965年为9.8%,1965年至1970年为11.8%,日本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后,日本紧紧抓住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大量引进技术……教育经费在政府的预算中所占比重已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美国又从“特需”订货等方面给予经济扶植。
——摘编自《世界通史》
请回答:
(1)1868年日本开始了什么改革?据材料一指出日本近代化进程呈现什么特点?导致这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日本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选择题(共19题)

4.
观察下图《辽、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图中契丹族建立的政权都城所在位置是(  )
A.①B.②
C.③D.④
5.
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此论断评价的是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  )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禁止对外贸易
C.加强思想控制D.拒绝西方殖民
6.
下图是小明同学创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它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南京B.上海
C.厦门D.虎门
7.
清末某官员说:“战争骇人地向毫无准备的我们袭来,李鸿章所吹嘘的舰队、要塞、枪炮和人力,都已证明非一般所期待的那样厉害。”这里的“战争”指(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建议:“近采(学习)日本治体……十年而图霸定矣。”康有为主张学习日本的(  )
A.君主立宪制B.民主共和制
C.天皇专制D.封建专制
9.
下图是《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  )
A.资本主义B.封建制度
C.封建帝制D.帝国主义
10.
“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两军会师(就)大,革命一定会成(啰)功!”上述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
C.会宁会师D.井冈山会师
11.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发出了破袭正太路的命令,一场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攻击战拉开了序幕。材料反映的战役是(  )
A.平型关战役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D.武汉会战
12.
观察下列战争态势图,在这场战役中被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
A.①B.②
C.③D.④
13.
美国将军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令克拉克将军遗憾的这场战争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C.美国独立战争D.抗美援朝
14.
刘少奇在某次政协会议上指出:“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它是如此的坚定明确,清楚地指出了哪些事是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而且不允许做的。”被刘少奇称为“大宪章”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土地改革法》
15.
1972年3月6日,一组非常新颖别致的图案出现在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这组图片传递的信息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缓和并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6.
“在1689年的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正式结束了。”该岛国这一历史转折的实现是通过(  )
A.发表《独立宣言》B.发动“光荣革命”
C.颁布《权利法案》D.开展宪章运动
1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作者充分肯定了美国革命(  )
A.赢得了民族独立B.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C.维护了国家统一D.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18.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借列文(同情农奴的农奴主)之口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 列文所说的这些变化是因为(  )
A.1861年改革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D.斯大林模式
19.
他说宇宙中的物体没有绝对的静止或移动状态,也没有一个好像滴答向前的时钟一样的绝对时间。提出这一时空观念的代表人物是(  )
A.牛顿B.达尔文
C.居里夫人D.爱因斯坦
20.
某次国际会议补充了和部分地改变了巴黎诸条约的部分条款,调整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这次国际会议是(  )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
21.
1941 年9月,德军进攻苏联首都,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浴血奋战,最終取得了首都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这场战役是(  )
A.莫斯科保卫战B.斯人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D.攻克柏林战役
22.
下图呈现的政治地理状态,反映的是雅尔塔会议对哪个法西斯国家实施的处置(  )
A.日本B.德国
C.意大利D.西班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