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其代表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认为,8世纪以前,东西方走在一条大致相同的发展道路上,西方并没有完全为西方自已独有的内生优势,18世纪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同时期的英国不相上下,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英国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而中国则继续在集约型的农业道路上发展着。他认为造成这种背离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二是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国用的是人力和牲畜力,英国用的是机器动力,而机器动力的能源来自煤。煤的产量,英国一个世纪里翻了五六倍。与此相比,长江三角洲远离中国的主要煤产地。所以,英国和长江三角洲在1800年以后出现的大差距或“大分流”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巧合。
材料 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其代表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认为,8世纪以前,东西方走在一条大致相同的发展道路上,西方并没有完全为西方自已独有的内生优势,18世纪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同时期的英国不相上下,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英国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而中国则继续在集约型的农业道路上发展着。他认为造成这种背离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二是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国用的是人力和牲畜力,英国用的是机器动力,而机器动力的能源来自煤。煤的产量,英国一个世纪里翻了五六倍。与此相比,长江三角洲远离中国的主要煤产地。所以,英国和长江三角洲在1800年以后出现的大差距或“大分流”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巧合。
——摘编自卢汉超《中国何时开始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西方学界热衷唱盛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彭慕兰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材料分析题- (共4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传统契约的基本框架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概括。其一政治性质的契约。从先秦时代的盟管或盟约,到秦汉以降的约法比如“约法三章”及“约法十二条”等,均为统治者向民众宣示的具有法律性质的“约”。其二,私人之间通过合议缔结的契约,其种类和内容基本上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婚姻到交易,从借贷到合股等等,皆以私人合议来建构社会秩序。其三,介乎两者之间的具有建构共同体功能的契约,诸如家族或宗族、村落、商行以及会社制定的“约”,它们之中既有倡议者单方面宣示的“约”,也有参与者共同合议的“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契约相比,近代西方契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材料一 中国古代传统契约的基本框架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概括。其一政治性质的契约。从先秦时代的盟管或盟约,到秦汉以降的约法比如“约法三章”及“约法十二条”等,均为统治者向民众宣示的具有法律性质的“约”。其二,私人之间通过合议缔结的契约,其种类和内容基本上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婚姻到交易,从借贷到合股等等,皆以私人合议来建构社会秩序。其三,介乎两者之间的具有建构共同体功能的契约,诸如家族或宗族、村落、商行以及会社制定的“约”,它们之中既有倡议者单方面宣示的“约”,也有参与者共同合议的“约”。
——摘编自徐忠明《社会与政法:在语境中理解明清契约》
材料二 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和身份社会的瓦解,欧洲17-18世纪的契约出现了“从身份到契约”的新变化。西方近代对契约关系的解释理论以社会契约论为主,它一方面批判了中世纪的封建神学,同时又补充了理性主义原则,不仅考察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更看重分析了个人与社会公民与国家的契约关系。近代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典型用法,是用以解释为什么人应该服从国家、法律或主权体。——摘编自(英)约翰·麦克里兰著,彭淮栋译《西方政治思想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契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契约相比,近代西方契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建国初期,党和国家机关中的个别不纯分于开始利用权力谋取私利,贪污腐败现象开始蔓延。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养成了官僚主义作风,沾上了贪污腐化等行为,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大大降低。为了抵制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的蔓延,党中央发动了“三反”运动。党中央认为,贪污、浪费、官僚主义不仅是一种陋习,更是一种犯罪行为,必须依法铲除;党中央多次强调发动群众,把个人坦白、群众检举与组织检查相结合。此外,党中央还特别注重对党员干部进行反特权思想的教育求干部家属必须正确对待权力,反对干部家属或子女利用手中的特权享受特珠待遇求各级党组织和国家机关,放下装腔作势的架子,倾听群众的批评和意见。建国初期党中央开展的官场陋俗改造运动,使盛行于党和国家机关内的官僚主义作风、铺张浪费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建国初期党中央开展的官场陋习改造。
材料 建国初期,党和国家机关中的个别不纯分于开始利用权力谋取私利,贪污腐败现象开始蔓延。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养成了官僚主义作风,沾上了贪污腐化等行为,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大大降低。为了抵制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的蔓延,党中央发动了“三反”运动。党中央认为,贪污、浪费、官僚主义不仅是一种陋习,更是一种犯罪行为,必须依法铲除;党中央多次强调发动群众,把个人坦白、群众检举与组织检查相结合。此外,党中央还特别注重对党员干部进行反特权思想的教育求干部家属必须正确对待权力,反对干部家属或子女利用手中的特权享受特珠待遇求各级党组织和国家机关,放下装腔作势的架子,倾听群众的批评和意见。建国初期党中央开展的官场陋俗改造运动,使盛行于党和国家机关内的官僚主义作风、铺张浪费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摘编自杨松菊、朱立红《***与建国初期的官场陋习改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党中央改造官场陋习的具体做法。(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建国初期党中央开展的官场陋习改造。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基于对苏中两国弹道导弹的防范,约翰逊政府突出“中国威胁”,筹建美国第一代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其以苏联为主要假想敌,但亦兼行对华作战。1963年12月6日,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向约翰逊提交了第一份总统备忘录草案,建议1965财年预算投入的方向是增加民兵导弹数量与质量,全面提升洲际导弹可靠性。麦克纳马拉指出,“我们战略力量的首要目标就是确保单独或与其他力量联合摧毁苏联及其欧洲卫星国社会的能力”。目标是“确保摧毁”苏联,即能确保在遭受苏联对美国战略核力量精心策划的突然袭击之后,还足以摧毁苏联的政府和军事指挥系统。1966年10月27日,中国用“东风2号甲”导弹与原子弹进行了“两弹结合”飞行试验,获得成功。在美国人看来,“共产党中国”开始拥有中程核导弹能力,或许1970年代中期可能拥有洲际导弹能力。美国军方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960年代末得到约翰逊政府授权,在美国本土有选择地有限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约翰逊政府有选择地有限部署反导系统的影响。
材料 基于对苏中两国弹道导弹的防范,约翰逊政府突出“中国威胁”,筹建美国第一代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其以苏联为主要假想敌,但亦兼行对华作战。1963年12月6日,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向约翰逊提交了第一份总统备忘录草案,建议1965财年预算投入的方向是增加民兵导弹数量与质量,全面提升洲际导弹可靠性。麦克纳马拉指出,“我们战略力量的首要目标就是确保单独或与其他力量联合摧毁苏联及其欧洲卫星国社会的能力”。目标是“确保摧毁”苏联,即能确保在遭受苏联对美国战略核力量精心策划的突然袭击之后,还足以摧毁苏联的政府和军事指挥系统。1966年10月27日,中国用“东风2号甲”导弹与原子弹进行了“两弹结合”飞行试验,获得成功。在美国人看来,“共产党中国”开始拥有中程核导弹能力,或许1970年代中期可能拥有洲际导弹能力。美国军方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960年代末得到约翰逊政府授权,在美国本土有选择地有限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摘编自刘磊《约翰逊政府有关部署反导系统的争论及决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约翰逊政府时期美苏争霸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约翰逊政府有选择地有限部署反导系统的影响。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认为,真正的富国应是兼足天下,上下俱富,荀子主张开源节流;强本扬末。强调“故家五亩宅,百亩四,务其业两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他充分肯定商业的流通功能,“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但是荀子主张国家对商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反对市场价格机制。富国裕民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根本目标。亚当·斯密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的两大目标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他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维持“看不见的手”,以有效调节经济运行;市场经济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关于经济人的价值理性,亚当·斯密主要论述了谨慎、仁慈、正义和自我控制(节制)四种,突出了德性的利已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社会意义。
材料 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认为,真正的富国应是兼足天下,上下俱富,荀子主张开源节流;强本扬末。强调“故家五亩宅,百亩四,务其业两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他充分肯定商业的流通功能,“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但是荀子主张国家对商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反对市场价格机制。富国裕民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根本目标。亚当·斯密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的两大目标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他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维持“看不见的手”,以有效调节经济运行;市场经济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关于经济人的价值理性,亚当·斯密主要论述了谨慎、仁慈、正义和自我控制(节制)四种,突出了德性的利已性。
——摘编自贺汉魂《萄子与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伦理比较及现代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和亚当·斯密思想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社会意义。
3.单选题- (共8题)
6.
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雅典至少有150个到170个村社。村社的职能之一为登记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村社职能的扩大
A.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妨碍 |
B.完善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 |
C.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 |
D.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 |
7.
直到鸦片战争,清政府一直实行单口贸易政策,海关征税活动实质上具有一种经营性质,且可以讨价还价,实际征收的税额同海关监督汇往国库的数额没有直接联系。清政府海关征税的做法
A.便利了外国商品在华倾销 |
B.增强了国人关税主权意识 |
C.无法适应世界贸易的形势 |
D.旨在保护传统的自然经济 |
8.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不断向苏方强调日本对苏联也具有重大的也许是更大的威胁。政府要员陈立夫在与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的谈话中也表示:“中国是日本进攻的首当其冲的目标,而苏联则是第二个。”这种做法旨在
A.塑造中国积极抗战的形象 |
B.提防日本对苏联的侵略 |
C.为中国的持久抗战做准备 |
D.赢取苏联的同情和帮助 |
9.
下图为苏联漫画家创作的一幅讽刺漫画(图中下方人物代表美国政府)。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A.美国意欲利用欧洲遏制苏联 |
B.美苏加紧对中间地带的争夺 |
C.美国未能有效缓和其社会危机 |
D.美苏意识形态之争渐趋常态化 |
10.
据史籍所载,元朝把没收来的契丹和南宋的官田全部分给蒙古贵族,少的二十顷、三十顷,多的五百顷、五千顷。又在各地收夺农民耕地,拨给驻军屯田或赏易寺院,元顺帝在位时,一次赐给大承天护圣寺的田,多达十六万二千余顷。这种行为
A.消除了封建地方割据的基础 |
B.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
C.成为元政府敛财的重要手段 |
D.制约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
11.
1856年英国棉纺织业资本家爱德华·斯特拉特被行为贝尔珀男爵,成为“第一个工业贵族”。当时被封为贵族的金融家、大商人不过数人,而且都是贵族的亲戚,一些银行家、工业家在得到爵位前后,总是尽力购置地产,以求名实相符。这表明英国
A.贵族的成分发生了异变 |
B.工业革命颠覆了传统观念 |
C.世袭贵族退出政治舞台 |
D.工商业资产阶级开始掌权 |
12.
1961年上海市工业总产值比1960年下降了37.3%,962年继续下降18.9%;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50万余吨压缩到1961年的165.2万吨和1962年的120.8万吨。全市基本建设投资的降幅更大,961年总投资额比1960年减少60%,962年再压缩55%。这些做法
A.贯彻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B.落实了“八字方针” |
C.改变了上海的经济中心地位 |
D.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