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215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8/5

1.综合题(共3题)

1.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请回答:
(1)这是谁写给侵占台湾的荷兰总督揆一的招降书中内容?
(2)他为什么说台湾“中国之土地也”?试从历史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
(3)1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台湾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隶属哪个省?它的设置有何意义?
(4)简述清朝初期加强对西藏管辖的主要表现。
2.
专题回顾题
中华文明五千年传承,中国文学瑰宝璀璨炫目,作为炎黄子孙,不可不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无一不叙说着优秀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请回答:
(1)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根据教材所学,列举三位杰出的代表诗人。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北宋词作中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南宋哪位抗金英雄的词作《满江红》?他在哪次战役中打败金军?
(3)元曲是元杂剧与散曲的合成。元代最杰出的剧作家的代表及作品是什么?散曲名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是哪一位著名的散曲家?
(4)列举代表明清小说最高成就的四大章回小说及作者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和“三宝城”,爪哇有“三宝庙”、“三宝井”等……
材料二:“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所……三十余国,涉沧溟10万余里,观海洋洪涛接天,巨涛如山,视诸夷域,回隔于烟霞飘渺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呈驰,涉仁狂澜,若履通衙者……”
材料三: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应了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朝代?最远到达哪里?有什么影响?
(2)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外政策?
(3)这两种不同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后果?这种后果对你有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18题)

4.
《资治通鉴》取材重在历代王朝的兴衰得失。书名为宋神宗所定,作者是(  )
A.司马迁B.司马光C.关汉卿D.马致远
5.
宋朝统治者重文轻武的根本目的是(   )
A.抑制武将,防止武将跋扈B.轻视武备
C.节约军队财政支出D.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6.
根据所学历史年代推断,与北宋政权同时并存过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应该包括(  )
A.蒙古汗国B.西夏C.金D.辽
7.
原产(   )的占城稻,北宋时期已经引入我国,以其穗长,抗旱,早熟的优点首先在我国南方得以推广。
A.大秦B.越南C.日本D.朝鲜
8.
宋瓷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一个繁荣时期。兴起于北宋,后来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
A.越窑B.邢窑C.哥窑D.景德镇
9.
(   )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
A.成吉思汗B.忽必烈C.皮罗阁D.颉利可汗
10.
(题文)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北宋时期的(  )
A.山东B.东京C.杭州D.四川
11.
我国古代封建官制中的“丞相”一职,开始设置和最后废止的朝代是在(  )
A.汉朝 宋朝B.唐朝 中华民国
C.秦朝 明朝D.唐朝 清朝
12.
一次明初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中有没有请客,客人是谁,吃的是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的说:“你没有欺骗我”。这个故事反应的“特务”制度是(  )
A.设置三司B.东西厂机构C.锦衣卫制度D.八股取士
13.
明朝开始的,从文化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的做法是(  )
A.八股取士B.废丞相,设三司
C.焚书坑儒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4.
“封侯非袭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   )抗击倭寇的决心。
A.戚继光B.邓子龙C.俞大猷D.郑成功
15.
16世纪开始,西方殖民者抵达亚洲,侵占大陆沿海地区。侵占我国澳门的是(  )
A.荷兰人B.葡萄牙人C.西班牙人D.英国人
16.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天工开物》B.《本草纲目》C.《齐民要术》D.《农政全书)
17.
清朝是中国古代又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正式建立大清国号的是(  )
A.努尔哈赤B.皇太极C.顺治帝D.康熙帝
18.
1757年,清朝政府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  )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A.广州B.宁波C.漳州D.上海
19.
(  )年间,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特点,初步形成京剧
A.康熙帝B.乾隆帝C.嘉庆帝D.道光帝
20.
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事件是(  )
A.创立八旗制度B.在中央设置内阁
C.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D.设立军机处
21.
清朝时,有人因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惨遭杀害;有一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题目(清朝统治者认为他暗指“雍正无头”)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大兴文字狱
B.焚书坑儒
C.提倡言论自由
D.独尊儒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