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蛇传说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其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加工和创造,已从一个简单的故事不断丰富、完善并发展成为一部部文学著作。下表是白蛇故事演变历程中不同文本对主要人物白娘子、许仙、法海艺术形象的描写
白蛇传说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其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加工和创造,已从一个简单的故事不断丰富、完善并发展成为一部部文学著作。下表是白蛇故事演变历程中不同文本对主要人物白娘子、许仙、法海艺术形象的描写
时期和文本(传奇、话本、小说、戏曲、影视作品) | 唐传奇《李黄》和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 | 明代冯梦龙短篇小说《白娘子水镇雷峰塔》和清代方培成戏曲《雷峰塔》 | 1924年鲁迅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和1943年田汉京剧《白蛇传》(1958年修改) | 改革开放以来 | |
人物形象的特点 | 白娘子 | 今人恐惧的蛇精 | 向往世俗婚姻生活、贤妻良母、精通商道 | 悬壶济世、自由婚恋、救济贫弱的“新女性” | 不同的文本对三个人物的描写各有不同,重视对人性不同角度的刻画,影视形象年轻化 |
许仙 | 出生将门或仕宦家庭 | 经营药材生意、趋利避害、自私薄幸,法海收伏白娘子后表示忏悔 | 用于抗争、追求爱情的“战斗者 | ||
法海 | 正义除妖人、慈悲渡众者 | 封建势力的代表 |
——摘编自高艳芳《中国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等
从表格中任选一个或多个人物,提取其艺术形象演变的相关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材料分析题- (共4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汉代开始,祭祀先贤就被官员和士大夫们看作是教化黎民的大事。在宋代的州县先贤祭祀中,出生于此地、仕宦于此地、寓居于此地的先贤是混同在一起的。1543年,明朝廷申严乡贤、名宦入祠资格,凡推举乡贤,其程序为先由当地乡约、保正公举呈文,经学校生员讨论、商议,对推举之人才德没有疑问,方由生员作呈文,详述此人行实,申报本县核实.然后上报提学。学官再考其行实,予以认可。能否列入乡贤,有赖于此人长期在地方县学读书、其道德文章得到本地生员和乡老的一致认可。这就需要官员及其家族在本地的长期经营,或为官清正,或淡泊自守,更要积极参与地方赈灾和公益活动,在当地树立威望。乡贤祠成为地方一些并非声名卓著的官员,死后享受地方祭祀的重要场所,其家族因之成为一地望族。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与明代“乡贤”祭祀制度较前代严格的社会背景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 自汉代开始,祭祀先贤就被官员和士大夫们看作是教化黎民的大事。在宋代的州县先贤祭祀中,出生于此地、仕宦于此地、寓居于此地的先贤是混同在一起的。1543年,明朝廷申严乡贤、名宦入祠资格,凡推举乡贤,其程序为先由当地乡约、保正公举呈文,经学校生员讨论、商议,对推举之人才德没有疑问,方由生员作呈文,详述此人行实,申报本县核实.然后上报提学。学官再考其行实,予以认可。能否列入乡贤,有赖于此人长期在地方县学读书、其道德文章得到本地生员和乡老的一致认可。这就需要官员及其家族在本地的长期经营,或为官清正,或淡泊自守,更要积极参与地方赈灾和公益活动,在当地树立威望。乡贤祠成为地方一些并非声名卓著的官员,死后享受地方祭祀的重要场所,其家族因之成为一地望族。
——魏峰《从先贤祠到乡贤祠——从先贤祭祀看宋明地方认同》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代“乡贤”祭祀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与明代“乡贤”祭祀制度较前代严格的社会背景及其历史作用。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8年7月11日,美国国务院向飞机制造商和出口商发出劝告信,表示“美国政府强烈反对向从事那种轰炸的国家出售飞机或航空设备。因此,国务院将不乐于签发许可证,授权向正使用军队攻击平民的国家出口任何飞机、航空武器、飞机引擎、飞机部件、航空设备附件或炸弹”。国务院还要求那些已与外商签约的厂商,向国务院通报其合同的内容,无论是否已有或正准备申请许可证。这就是所谓的“道义禁运”。“道义禁运”是美国政府针对日本轰炸广州采取的直接应对措施,但其意义则不止于此。应该指出的是,美国依然保持着大量对日出口,而且,避免卷入战争也仍然是美国外交的首要目标。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道义禁运”的影响。
材料 1938年7月11日,美国国务院向飞机制造商和出口商发出劝告信,表示“美国政府强烈反对向从事那种轰炸的国家出售飞机或航空设备。因此,国务院将不乐于签发许可证,授权向正使用军队攻击平民的国家出口任何飞机、航空武器、飞机引擎、飞机部件、航空设备附件或炸弹”。国务院还要求那些已与外商签约的厂商,向国务院通报其合同的内容,无论是否已有或正准备申请许可证。这就是所谓的“道义禁运”。“道义禁运”是美国政府针对日本轰炸广州采取的直接应对措施,但其意义则不止于此。应该指出的是,美国依然保持着大量对日出口,而且,避免卷入战争也仍然是美国外交的首要目标。
——摘编自陶文钊主编《战时美国对华政策》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道义禁运”措施的内涵,并简析该措施出现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道义禁运”的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83年台湾归附后,清廷虽设置一府三县行政机构,但以总兵官、副将等军事官员管理台湾事务。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沈葆桢受命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大臣,他会同福建布政使上《请移驻巡抚折》,提出:台湾官制“宜仿江苏巡抚分驻苏州之例,移福建巡抚驻台而后一举而数善备”。他认为,移驻福建巡抚入台,能够“统属文武,权归一尊”;“有事可以立断”,“以专责成,以经久远”。他强调:“台地向称饶沃,久为异族所垂涎,令虽外患暂平,旁人仍眈眈相视,未雨绸缪之计,正在斯时”;“欲固地险,在得民心;欲得民心,先修吏治、营政”。可以说,沈葆桢移驻福建巡抚入台的提议为中法战争后促成台湾的正式建省奠定了基本思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沈葆桢治理台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 1683年台湾归附后,清廷虽设置一府三县行政机构,但以总兵官、副将等军事官员管理台湾事务。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沈葆桢受命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大臣,他会同福建布政使上《请移驻巡抚折》,提出:台湾官制“宜仿江苏巡抚分驻苏州之例,移福建巡抚驻台而后一举而数善备”。他认为,移驻福建巡抚入台,能够“统属文武,权归一尊”;“有事可以立断”,“以专责成,以经久远”。他强调:“台地向称饶沃,久为异族所垂涎,令虽外患暂平,旁人仍眈眈相视,未雨绸缪之计,正在斯时”;“欲固地险,在得民心;欲得民心,先修吏治、营政”。可以说,沈葆桢移驻福建巡抚入台的提议为中法战争后促成台湾的正式建省奠定了基本思路。
——摘编自黄顺力《晚清海塞防之议与台湾海防地位的衍变》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况指出沈葆桢“移驻福建巡抚入台”提议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沈葆桢治理台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9年荷兰人格劳秀斯的著作《海洋自由论》被认为是现代海洋法的起源。格劳秀斯以罗马法中“共有物”的思想为海洋分配奠定自然法基础在他看来,任何国家都有权利在任意海域中航行并从事贸易活动,只要它有此能力和意愿。在海洋自由论的指导下,商业垄断的需求刺激了国家以控制海洋的方式争夺贸易优先权,这无疑塑造了海权论的内容与特征。19世纪后,海洋自由论迅速普及,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海洋规范。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清末绘制《江海渔界全图》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有利条件。
材料一 1609年荷兰人格劳秀斯的著作《海洋自由论》被认为是现代海洋法的起源。格劳秀斯以罗马法中“共有物”的思想为海洋分配奠定自然法基础在他看来,任何国家都有权利在任意海域中航行并从事贸易活动,只要它有此能力和意愿。在海洋自由论的指导下,商业垄断的需求刺激了国家以控制海洋的方式争夺贸易优先权,这无疑塑造了海权论的内容与特征。19世纪后,海洋自由论迅速普及,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海洋规范。
——摘编自田秋宝《从海洋自由论到海洋共有论——一国际体系转型视阈下的海洋规范研究演进》
材料二 1904年3月,张謇上书清廷商部,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1906年,清政府为参加当时在意大利举办的国际渔业展览会,指示外务部、广东水师提督、南北洋海军统领绘制《江海渔界全图》,认为“江海渔界全图,并该书内载中国渔船所到之外,地名及注说明华文,兼译英图原下文,俾外人明晓,趁此会场,得据此表明渔界,即可以表明领海主权。”——摘编自郭渊《晚清政府的海洋主张与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强调“我国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濒海大国……可以肯定,开发和利用海洋,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十四大报告第一次把维护“海洋权益”写进党的政治报告当中。这一时期的中国开始从各个方面宣讲海洋,认识海洋,并在国家层面上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多部法律,为全民海洋观念的觉醒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海洋自由论”的特点及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清末绘制《江海渔界全图》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有利条件。
3.单选题- (共9题)
6.
公元前5世纪后期,如果有人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了与既有法律相抵触的议案,或者议案提出的方式违反法定程序,在此后的1年内,任何公民都有权起诉议案提出者,如果起诉者胜诉,则给予奖赏,违法议案提出者将被处理罚款。这一制度的设立
A.凸显了法律建设的专业化水准 |
B.保证了城邦政治决策的公正性 |
C.有利于强化公民的政治责任心 |
D.防止了行政官员对权力的滥用 |
7.
1896年,清政府利用李鸿章出使俄国并往德、法、英、美各国聘问的机会,交涉增加进口洋税事宜,得到的回答却是必须先废厘金,“内地推广通途”,然后“增税之议”,“始可照办”。1902年中英续行通商行船条约最终对裁厘加税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
A.缓解洋务运动面临的经费压力 |
B.有力抵制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 |
C.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
D.试图为民间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
8.
据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的一次调查显示:“一般妇女讲话非常漂亮,如‘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不接受’等名词在谈话中时常流露。”这表明当时
A.国民革命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
B.抗战动员提高了民众的觉悟 |
C.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时代主流 |
D.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不断扩大 |
9.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欧洲各国协同推出了一系列文化建设计划,如“欧洲电视电影节”、“视听尤里卡计划”、“无疆界欧洲”等,“在联盟内部消除购销及发送接受视听产品中的一切壁垒”。欧洲各国的文化建设计划
A.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
B.消除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
C.推动欧共体向经济政治实体的过渡 |
D.进一步增强欧洲人民的集体归属感 |
10.
《诗经》中多篇诗歌描述几位从事劳役的农夫的家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国语》中也记载尹铎为赵简子守晋阳,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当时
A.争霸战争使人心趋向统一 |
B.政府抑制小农经济的兴起 |
C.土地制度出现了根本变革 |
D.社会动荡冲击了宗法观念 |
11.
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有一幅名为《倭国造银钱图》的插图,讲琉球诸国制造银币的工艺。这幅插图表明了当时


A.中国先进的白银铸造技术传入邻邦 |
B.朝贡体制保障了外国银钱流入中国 |
C.白银在中外经济交流中有重要作用 |
D.明政府重视海外贸易中的货币因素 |
12.
下表是《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的地域分布》(单位:%)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地区年份 | 1699—1701 | 1702—1774 | 1804—1806 | 1834—1836 | 1854—1856 |
欧洲 | 83.6 | 45.0 | 37.3 | 36.3 | 28.9 |
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 | 13.3 | 46.9 | 49.4 | 34.7 | 28.1 |
非洲、近东、亚洲、澳洲和拉美 | 3.1 | 8.1 | 13.3 | 29.0 | 43.0 |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英国逐渐失去了工业垄断的地位 |
B.国际工业品市场的竞争尚不激烈 |
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 |
D.欧洲不再是英国出口的主要市场 |
13.
1922年,梁启超认为,楚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属于南方的蛮夷之邦,之后才逐渐融入华夏。楚国贵族屈原接触到当时新输入的中原文化,又出使齐国,受到稷下学派的影响,后来放逐到南方,南方的山水与屈原的精神相互激发,最后产生了《楚辞》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梁启超关于屈原的研究
A.与维新变法的政治理念相符 |
B.隐含着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 |
C.影射了军阀割据的社会现实 |
D.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时代精神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