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民主概念的演变
材料:民主概念的演变
中国古代 | 民主概念的演变中国古代“民主”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民”指“臣民”,“主”是名词,指主宰者。作为民之主宰,“民主”通常指“民之君主”,即天子、帝王、国君。《尚书周书・多方》说:“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诗经小雅・节南山》说:“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大学》解释说:“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只有这种给人民带来快乐的“君子”,才能叫“民之父母” |
古代雅典 | 古代雅典的“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由“德谟”和“克拉西”两个词合成。前一个词是“人民”和“地区”的意思,后一个词是“权力”和“统治”的意思。合起来说,“民主”就是指“人民的权力”(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或者是“由人民直接地通过分区选出来的代表来治理、统治” |
近代西方 | 近代民主也是对古代民主的超越。在有产者看来,如果民主任由广大民众直接参与,它便很难驾驭。一旦换成竞选代表,民主就驯服多了。1791年,法国有2700万人口,只有400万男性享有选举权。1793年的激进宪法把选举权扩大到所有男性公民。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出现了争取男性普选权为主要诉求的宪章运动 |
——据祁志祥《中国传统“民主”与西方民主比较的三个问题》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民主”含义诠释的不同点(任意两条信息比较即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说明。(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有关“民主”的不同,对不同点的说明须准确、全面)2.材料分析题- (共3题)
2.
材料:安史之乱后,诸军、镇作为藩镇的外镇军,由节度使派其亲信将领直接统辖。即使军镇设在某州县,州县长官也无权指挥调动。相反,军使镇将却常常干预州县事务。唐宪宗时期对骄藩叛镇采取了强硬姿态。公元819年,节度使乌重胤上奏:“臣以河朔能抗拒朝命者,其大略可见。所管刺史失其权与职分,反使镇将领事。”唐宪宗随后下诏:诸道节度、都团练、防御、经略等使所管支郡,除本州军使(使字衍)外,别置镇遏守捉兵马者,并令属刺史。如刺史带本州团练、防御、镇遏等使,其兵马名额,便隶此使。如无别使,即属军事。其有边于溪洞,接连蛮蕃之处,特建城镇,不关州郡者。则不在此限。宪宗不久去世,穆宗继位后,河朔再叛,又摆脱了中央的控制。但军镇戍和刺史间新的隶属关系,以后没有变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宪宗藩镇制度改革。
——摘编自冯金忠《唐后期地方武官制度与唐宋历史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宪宗藩镇制度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宪宗藩镇制度改革。
3.
材料:一战后,德国对一战的性质没有正确而清醒的认识,不承认一战是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1919年,德国政府发表的《关于战争发动者责任的白皮书》宣称,德国是“为了自卫而战斗”,为“、民族生存”而战。民族主义者继续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有权支配世界。德国的军队和大、中学校成了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活动中心和梦想通过战争实现复仇、恢复昔日光荣与荣耀的精神家园。也正因为如此,一战后德国把兴登堡、鲁登道夫等战犯奉为为祖国而战的“民族英雄”,抵制对他们的审判。战胜国对德国的掠夺性惩戒不仅没有使德国人警醒,反而使德国人认为这是对他们民族的压迫、领土的剥夺和对人民的掠夺,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进而激发了德国人的民族复仇心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德国政府对一战反思的影响。
——摘编自张国臣《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对一战的反思》
(1)根据材料,归纳一战后德国政府对战争反思的具体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德国政府对一战反思的影响。
4.
材料:李卫,雍正时期名臣,颇得皇帝信任。任户部郎中时,一位亲王指使下属在收缴地方税银时为自己私设小金库,李卫多次谏阻无效后在户部走廊上放置一个柜子,上面写着“某王盈余”,让这位亲王不敢再多收。李卫堂弟李怀谨、李信枝缺少管教,放纵乡里,李卫要求家乡县衙将二人押至杭州,以家法惩处了二人。康熙末年,盐务废弛,最严重的当数云南,雍正初年,李卫出任云南盐释道,他不畏艰险,通过实地考察,查实积弊,八个月后,云南盐政由原来的亏空变成盈余三万余两。浙江温州、台州接壤临海之处有一个玉环岛,土质肥沃,潮水漫过的淤地又可煎盐。前任闽浙总督出于安全考虑,禁止百姓垦种,但民众迫于生计而屡禁不止。李卫到任后,经细致考察。认为岛上有良田十余万亩,且地形险峻,足可以防海盗,遂上书雍正帝:与其禁止,不如招百姓来此地垦田、捕鱼、煎盐,政府派遣官吏上岛管理以防御海盔,管理开支由岛上税赋收入支出。雍正帝看后,赞赏李卫“不愧封疆之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卫为官的影响。
——摘编自王亚娟《‘“模范督抚”李卫为官的“实”和“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卫为官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卫为官的影响。
3.单选题- (共8题)
5.
古罗马法规定“一切权利均因人而设”;同时障碍性错误、欺诈、胁迫等行为在古罗马都被法律所否弃。这表明’
A.奴隶无法得到罗马法律的保护 |
B.罗马法蕴含着平等自由精神 |
C.罗马法体系已发展到完备阶段 |
D.平民是罗马社会的权利主体 |
6.
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既没有欧洲意义上的贵族,也没有具有特权的教士阶级,唯一身份不平等的因素是南方存在的奴隶制,贫富差别远不及欧洲社会。这可以用来说明美国
A.近代政体创建的优越条件 |
B.成功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 |
C.亟须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威 |
D.脆弱破碎的殖民政治格局 |
7.
下表列举了抗战漫画运动中的部分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
《呵!中国孩子》 |
《我们没有了家》 |
《敌人在华之奸淫杀戮》 |
《日本强盗任意蹂蹒战区里的我同胞》 |
A.政府对侵略者罪行的控诉 |
B.全民族团结御敌呼声的开始 |
C.国家认同的视觉建构策略 |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不力 |
8.
1978〜1979年,我国先后与法国、西德、英国、意大利、美国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并多次邀请美籍华人科学家访华和对外派遣高级别科技访问团。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B.外交服务于国家战略 |
C.科技水平显著提高 |
D.已全面融入世界舞台 |
9.
明清时期,晋商所到之处均建会馆和戏台,河北梆子、山东梆子、南阳梆子等戏曲的唱腔与表演形式都受到山西梆子的影响。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商贸活动促进文化传播 |
B.区域性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
C.戏曲艺术发展趋向统一 |
D.商人群体的地域价值取向 |
10.
清末,一些地方官员会举办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商品博览会展,如张之洞在汉口成立商务工所,将全省各州县的名产、土特产运来“分别陈列,标明出产地方、价值成本”,以此招徕中外商人参观订货。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的解体加速 |
B.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
C.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
D.政府重视提高农业效益 |
11.
赫伯特斯宾塞并非人们所普遍认为的是对贫弱者残酷无情、主张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的鼻祖,其学说在很多方面与此误解相去甚远乃至全然相反,人的自由权利和个人发展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这才是其眼中社会进步最终、最根本的意义。材料旨在强调斯宾塞
A.对近代工业文明的合理性论证辩护 |
B.揭示了人类生存竞争的残酷本质 |
C.肯定社会救助的必要性和正当性 |
D.其进化思想是基于人类的长远考虑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