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三第一次校际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82081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9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今以来,农村经济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明清时期是我国兼业农户形成并得以相当程度发展的时期。农户兼业的主要形式是兼营家庭手工业,其所从事的生产项目颇为多,产品多以为城乡市场提供日用品为主。其中,最多和最重要的是棉布和棉纱、其次还有丝、学麻布、第席、蒲席等。乾隆年间(1736-1795年)的(广州府志)记載:广东东莞县西南乡间农家“田事之余”“则据莞为席,麦为笠,穿线为伞”。

——摘编自刘小京《略析明清时期的兼业农户》

材料二 近代中国土地兼并不断加剧,各种剥削日益严重,导致无地农户增多。许多农民在难以生存的情形下,走上背井离乡、出外谋生的道略。据1933年21县有报告资料的县份统计,离村农户均占该县农户总数的4.8%,高者达12.2%。农民离村者,或到本区别村充当佃农雇エ,或奔向边垦区,或挤进域市,更有漂洋过海去谋生的。

——摘编自张福记、陆远权《近代中国乡村危机简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民兼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乡村危机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材料三 从1985年开始,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开始选择种植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和发展养殖业,或者跑运输、当小商小販、外出打工。越来越多的农户已不再把改善生计寄希望于种粮、卖粮,而是寄希望于非粮食生产或非农产业,因而粮食生产收入减少,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更多收入非粮食生产或非农产业。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与新时期农户兼业的不同,并说明新时期农户兼业的影响。
2.
   材料:美国国会在舆论压力下,经过多次辩论,于1883年初通过了由参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法案。从此,文官改革开始纳入法律程序之内。彭德尔顿文官法吸取别国文官制的长处,总结并提出一整套美国的文官管理规则。这些规则直到目前仍保持稳定。其主要内容有:对官员选拔实行竞争性的公开考试和考核制,同时对高级要职实行选举制和任命制;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政府官员名额;文官隶属于行政部门……彭徳尔顿法的核心是实行竟争淘汰的考绩制,即根据公职人的能力和政绩,按照公开竞争原则决定其录用和提拔降退。彭德尔顿法还规定了文官委员会的成与权限,其职能包括举行文官考试、调查文官法执行情况以及制定各项细则。虽然文官委会凡度险遭撤除,但仍得到保持和发展,直到1979年才改组为联邦人事管理总署。

——摘编自丁则民《美国通史: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3.
   材料:从7月27日到8月1日,盟国飞机在日本各城市上空散发了150万张传单和300万张《波茨坦公告》。传单对这些城市发出警告,说它们将受到猛烈的空中轰炸。但日本政府并没有接受波茨坦公告的任何表示。美国政府便按照原定计划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进行轰炸。……当日死者计为78,150人,负伤和失踪者为51,408人。全市建筑物总数是76,327幢,全毁者4.8万幢,半毁者22,178幢。9日上午11时,正当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在激烈争论时,美国又在长崎投下第2颗原子弹。据1992年8月9日日本哀悼长崎被炸死难者会宣布,美国原子弹炸死长崎的日本人是95,845人。美国向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屠杀和平居民,摧毁物质和精神财富,污染生态环境,造成痛苦万分得原子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很多人谴责美国政府的这种战争方式。但是,正由于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和苏联出兵对日作战,确实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溃败,促进了日本政府迅速投降。

——摘编自思不群《二战全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投放原子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投放原子弹的作用。
4.
   材料:经元善(1841-1903年),浙江上虞人,出身上层绅商之家。1880年被李鸿章任命为上海机器织布局会办,1882年又任上海电报局会办,次年改委为官督商办电报沪局总办。在用人上,经元善一方面注意挑选本行业略懂外语又通晓外情者担任技术工人;另一方面特别注意挑选合适的人才担任各级管理人员。他于1893年底,募集资金在上海创办经正书院,聘请梁启超等新式知识分子任教。还动员家人资助开办费400元和常年费60元,并广泛发动各界捐款,在上海创办了经正女学,这是近代第一所女子学堂,“诚千古未有之创格,中国切要之远图”。

——摘编自聂好春《试论经元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1)根据材料,概括经元善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元善所作所为的作用。

2.单选题(共18题)

5.
古希腊常在重大场合及庆典活动中举行竞技比赛以展示男性的力量和勇气,优胜者将获得橄榄枝花冠并彰显父辈和城邦的荣耀,他们会获得城邦人民的敬重、塑立雕像和唱颂赞歌。这表明
A.竞技精神是人文主义的体现
B.公共活动能够凝聚城邦力量
C.英雄人物塑造源于竞技比赛
D.成年男性公民是民主的基石
6.
1787年美国的制宪代表指出,人民交出的权力将分给两种政府,即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这一提议
A.运用了孟德斯鸠理论
B.剥夺了地方州的权力
C.意在建立联邦制国家
D.加剧了政治体制动荡
7.
1942年1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制定了“陕西省进攻战”计划,意图攻占西安。对此,日军内部许多人认为“进攻西安反而对华北的主要敌人中共军队有利”,最终日本并没有实行该计划。据此可知,当时
A.西安事变瓦解日军侵华计划
B.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消极抗战
C.敌后战场抗战减轻正面战场压力
D.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8.
167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购运南京布(即江南棉布)。乾隆末年,欧美各国购买的南京布已突破百万匹。从乾隆五十一年至道光十三年的48年中,欧美各国进口的南京布总数高达46余万匹。这表明当时中国
A.棉布成为大宗出口商品
B.欧洲工业产品受到抵制
C.开始了与西方贸易往来
D.棉纺织业占据主导地位
9.
甲午战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李佳白等人,纷纷向清政府上书,希望清政府聘请外国人为顾问,“亟行变通改革”,实行“新政”。这种现象反映
A. 传教士关心中国政治
B. 维新变法成了时代主流
C. 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D. 英美意图夺取对清政府的控制权
10.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确立***思想为指导思想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加强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
D.积极为新政权建设培养人才
11.
1969年6月,美国决定修改禁止购买共产主义中国商品的外国资产条例,允许在国外旅行或居住的美国人购买少量的中国商品,以非商业性进口目的进入美国。美国此举意在
A.寻求与华改善关系
B.全面推行遏制战略
C.加大力度拓展市场
D.实行对华孤立政策
12.
一战期间,日本国内棉纺织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日资在华增加了约20万枚纱锭。1921年日商在青岛设厂,1921—1922年日商在上海新设立了六个纺织企业,日资纱厂的纺锭增长极速。日本此举
A.导致欧美在华势力的退出
B.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C.确立了日本在华独占地位
D.加速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提到,“中央财政部和中央各主管部门,对地方的国民经济计划、事业指标和地方财政,管得过多、过细,管得过分集中”,致使地方感到“财权不大,办事困难”。这表明党中央
A.关注地方经济的发展
B.集中全力加速工业化
C.对计划经济作了反思
D.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14.
下图是1699—1856年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图。图中信息说明
A.英国工业革命向全球扩展
B.欧洲经济中心地位的动摇
C.英国外贸日益依赖殖民地
D.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15.
在各类经贸集团内部,成员国政府在讨论和制定对外政策时,关心的首先是本国或本集团的利益,往往置全球利益于不顾。而发展中国家长期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并且积极提出政策建议,却由于发达国家不愿放弃既得利益而被搁浅。这些现象
A.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失衡
B.使世界经济生活面临严峻挑战
C.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体现了区域经济集团的排他性
16.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著名的“通工易事”论,“子不通工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也就是农业和手工业间要互通成果,交换产品。这反映出当时
A.儒家“仁政”思想得到了践行
B.社会经济各行业间联系加强
C.官营工商业垄断地位被打破
D.民间工商业急需政府的扶持
17.
1984年,我国国务院对国营企业职工奖金进行改革,实行奖金“上不封顶”的政策,并规定对奖金超过两个半月标准工资的部分,实行分档征收奖金税。据此可知,这次奖金改革
A.开始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B.遏制了企业溢发奖金现象
C.避免了职工收入差距过大
D.有利于增强企业经济效益
18.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19.
17—18世纪,欧洲社会不再颂扬个人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种爱国人士的塑像竖立起来,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这反映出欧洲
A.封建专制王权进一步强化
B.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扩大
C.启蒙运动推动思想的解放
D.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显现
20.
智者普罗泰格拉说,他所传授的是“在处理私人事务中精明慎重和在城邦事务中能言善辩,行动果断的能力”。这说明智者学派
A.敢于打破旧的传统习俗
B.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C.重视培养公共道德意识
D.侧重于私人事务的处理
21.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22.
据不完全统计,1871年至1905年我国共出版了178部科学著作,而到1915年至1919年的早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科学新思潮的杂志则多达400多种。这一变化说明
A.科学精神得到了宣扬
B.科学知识实现了普及
C.主流意识实现了转型
D.科技进步已成为共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