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七年级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206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8/11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旧唐书》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清朝前期统治者一方面采取了比前代更加有效的怀柔政策,另一方面对破坏国家统一的分裂势力也予以狠狠打击。这些措施,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及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奠定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天可汗”是指谁?他为什么会获得这一称号?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份“誓书”对当时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从“怀柔政策”和“打击分裂”两方面各举一例说明清朝统治者是怎样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材料三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
——摘编自《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三项发明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元科技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科技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制约明清科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上述材料,请为当代中国科技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宋代政制,虽存唐人三省体制,而实际绝不同。宋初宰相,与枢密对称“两府”,而宰相遂不获预闻兵事。又财务归之三司,亦非宰相所得预。故宋代虽称中央集权,而其权实不在宰相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宋朝在中央政治体制上有何重大变化?这一变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三反映的中央政治体制与此前相比有什么重大变化?材料四中所说“军需房”最终的名称是什么?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

2.选择题(共16题)

4.
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详细记载某历史事件:宴会的第二天,赵匡胤的部将个个心领神会,“皆称疾,请解军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这一事件是
A.隋炀帝被杀
B.杯酒释兵权
C.靖康之变
D.宋金和议
5.
宋朝《神童赋》写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民间则有“做人莫从军,做铁莫做针”“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俗语。这表明宋朝推行的一项基本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内轻外重
D.重男轻女
6.
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朱温灭唐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7.
下面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格反映的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 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B.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 北方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 北方自然条件恶化
8.
下图是历史上某一朝代行政区划图(局部)。该区划制度形成于
A.北宋
B.辽
C.元
D.金
9.
“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开始于
A.唐朝派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
B.元朝设宣政院统辖西藏事务
C.清朝由中央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D.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10.
北宋开封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特别是在“瓦子”里,人们可以
A.观昆曲《牡丹亭》
B.看杂剧《窦娥冤》
C.听说书先生讲岳飞的英勇事迹
D.看蹴鞠表演
11.
《资治通鉴》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止,涵盖了16朝1362年的历史。下列人物不能在这本史书中找到的是
A.武则天
B.宋高宗
C.隋文帝
D.黄巢
12.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13.
下列不属于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的是
A.分设五军都督府
B.地方分设“三司”
C.设立锦衣卫
D.设立东厂
14.
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包括
①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③到过亚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是
A.《农政全书》B.《农书》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
16.
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B.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
C.最终归顺清朝
D.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17.
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汗国之初,逐渐形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由满洲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决定一经做出,连皇帝也不能更改。为改变这一局面,康熙设置了
A.八旗
B.南书房
C.内阁
D.噶厦
18.
“公元1662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后,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这里的“侵略军”来自
A.英国
B.葡萄牙
C.荷兰
D.沙俄
19.
1771年,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众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这期间,担任后卫的9000名土尔扈特勇士,在与追兵的殊死搏斗中全部壮烈牺牲。当时的“追兵”是指
A.沙俄军队
B.英国军队
C.倭寇
D.葡萄牙军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