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2061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8/8/15

1.综合题(共2题)

1.
学习历史就是通过分析材料认识历史现象。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马鞍山保卫战)年11月9日,1000多名日伪军在“扫荡”沂蒙山根据地后,得悉淄川东南部的马鞍山藏有八路军干部和大量弹药,便向马鞍山发起攻击。
在此养伤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八路军某部副团长王凤麟率领干部、战士、伤病员及抗属40余人,凭险据守,他们用手榴弹、石头和仅有的几枝枪阻击敌人,击退了日伪军多次进攻。
翌日,敌人从博山、莱芜、张店等地运来日伪军3000余人和大量弹药,还加派飞机助战,加强了攻山力量。日伪军轮番冲锋,狂轰滥炸。守山人员英勇奋战,誓死坚守。战至黄昏,王凤麟及山东军区干部于平、李成仕、谭克平等30余人壮烈牺牲;益都县参议长冯旭臣一家6口同时遇难;仅有少数几人跳崖后脱险。
敌人占领了马鞍山,但却被击毙师团参谋长以下官兵100余人,伤残更多,而且夺得的也只是一座空山。马鞍山保卫战在山东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据淄博市情网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马鞍山保卫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中国抗日战争具有以下特点,试用材料中的具体史实加以说明。(每一特点列出一项具体史实说明;每一具体史实只能使用一次)
序号
特点
材料中的具体史实
1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2
敌后战场是重要的抗日战场
 
3
在敌强我弱形势下坚持抗战
 
4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5
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
 
 
(3)马鞍山保卫战体现了哪些民族精神?
2.
近现代德国的兴衰影响欧洲乃至世界。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强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据(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德国何时首次成为“世界性强国”?并列举史实说明。
材料二:下面是德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45年
苏美英法四国按照雅尔塔会议协议,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各占领区的管辖措施不尽相同。
1949年
英法美占领区成立联邦德国,首都定为波恩;苏联占领区成立民主德国,定都柏林。两者都是独立主权***勃兰特访问波兰,向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敬献花圈,后又自发下跪,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为自己的民族赎罪,向曾被奴役的国家请求重归于好,史称“华沙之跪”。
197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联邦德国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两国正式建交。
1990年
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民主德国整体加入联邦德国。柏林成为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都。
 
——据丁建弘《德国通史》
(2)以“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必然涉及表格中哪些事件?为什么?(写出两件即可;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三:据新华社报道,2013年4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以建立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为三大主题,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生产模式,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3)根据材料指出德国“工业4.0”战略的基本特点。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工业1.0”“工业2.0”“工业3.0”各以哪件事为代表,各自特点又是什么?

2.选择题(共12题)

3.
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某班前去参观“中国历代文物精品展”。如果按照朝代顺序,他们依次进入的场馆应是
①元明清馆
②隋唐五代馆
③辽宋夏金馆
④魏晋南北朝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4.
近代时期,外国列强发动多次侵华战争。其中,大规模波及山东省境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1887年山东巡抚张曜在淄川城西创办淄川煤矿,采用少量机器进行生产。这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淄博的体现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
“图说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活动中,李红展示了如下图片。她要介绍的是哪一段光辉历程生死攸关转折点
A.国民革命时期
B.长征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7.
1990年桓台县2.6万公顷粮田平均单产达到1020公斤,成为长江以北第一个全年粮食亩总产量超过1000公斤的“吨粮县”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淄博对外开放走在全国前列
B.家庭联产承包解放生产力
C.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创新活力
D.农村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8.
人民军队是保卫共和国的钢铁长城。在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上,组建最晚的是
A.陆军
B.空军
C.海军
D.战略导弹部队
9.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由众多城邦组成。其中以实行民主政治而名垂青史的是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
D.迦太基
10.
下表为李一涵同学在复习中总结的重大历史事件。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整体世界的形成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步入近代的主要国家
11.
2018年5月,中国理论界举行多种活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纪念活动中,必然提到的一部著作是
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国际歌》
12.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也是英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墓地,2018年3月去世的著名科学家霍金被安葬在这里,与长眠于此的英国名人为邻。这些“邻居”中,包括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伏尔泰
D.爱因斯坦
13.
两位同学就某一事件各自发表看法(如下)。他们讨论中涉及到的主要历史人物是
甲同学:这次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缓解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
乙同学:这次改革不能算成功。因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只是暂时使美国克服了经济危机,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杜鲁门
14.
学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诺曼底登陆”“德日法西斯投降”等内容后,王刚同学有些新的认识。其之一就是
A.大规模登陆作战是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
B.国际合作是谋求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
C.德日法西斯投降后世界永无战争威胁
D.妥协退让会增长国际邪恶势力的气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