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并把中国情人节“七夕”首次写进中办国办文件。
——中国网
(1)你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吗,请至少列举其中三个。
(2)假如你生活在宋代,在传统节日可以选择的娱乐场所是哪里?专门观看演出可以到哪里?
(3)请说出该场所产生的背景并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该场所的性质。
(4)现在很多孩子不重视传统节日却热衷于过西方人的洋节,请你对此发表看法。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并把中国情人节“七夕”首次写进中办国办文件。
——中国网
(1)你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吗,请至少列举其中三个。
(2)假如你生活在宋代,在传统节日可以选择的娱乐场所是哪里?专门观看演出可以到哪里?
(3)请说出该场所产生的背景并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该场所的性质。
(4)现在很多孩子不重视传统节日却热衷于过西方人的洋节,请你对此发表看法。
2.
每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特点,也都遵循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农业经济的共同规律。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曾出现过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宋史》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时期谚语
(1)材料一体现出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产生该情况的原因。
材料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货币的改革。观察下面图片:北宋纸币铜版。

(2)材料二中的铜板制出的纸币叫什么?它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特殊地位?这一类货币的产生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如果你是当时的商人,在出航海上丝绸之路时你会装载什么货物?你知道海上丝綢之路什么时候进入鼎盛时期吗?
(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宋史》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时期谚语
(1)材料一体现出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产生该情况的原因。
材料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货币的改革。观察下面图片:北宋纸币铜版。

(2)材料二中的铜板制出的纸币叫什么?它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特殊地位?这一类货币的产生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如果你是当时的商人,在出航海上丝绸之路时你会装载什么货物?你知道海上丝綢之路什么时候进入鼎盛时期吗?
(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3.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反映了封建政权由开放的政策转为逐渐封闭的对外政策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从强盛到衰落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图二、图三中的人物各自到达的终点是哪里?图三人物出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1546年某官员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偻寇的烧杀抢掠,他有心杀贼,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2)请说出该官员的名字?为杀贼他做了哪些努力?这段文字反映出明朝当时怎样的对外关系?
材料三: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在陆上则有恰克图与外国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清朝的对外政策并从材料找出该政策的影响?
(4)从以上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发展趋势?
(5)对当今我国的国际交往有何启示?
材料一:

(1)图一、图二、图三中的人物各自到达的终点是哪里?图三人物出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1546年某官员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偻寇的烧杀抢掠,他有心杀贼,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2)请说出该官员的名字?为杀贼他做了哪些努力?这段文字反映出明朝当时怎样的对外关系?
材料三: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在陆上则有恰克图与外国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清朝的对外政策并从材料找出该政策的影响?
(4)从以上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发展趋势?
(5)对当今我国的国际交往有何启示?
2.选择题- (共16题)
4.
学习历史需要归纳比较。在学习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后归纳总结其共同点,其中不能入选的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
B.宋朝都要缴纳岁币 |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 |
5.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汉朝的尚武精神,而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却使汉族丧失了这种精神,导致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该政策是
A.重农抑商 |
B.重文轻武 |
C.和亲会盟 |
D.闭关锁国 |
6.
诗词向来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都抒发了作者的报国情怀。你能说出这三位南宋的爱国英雄吗?
A.岳飞文天祥辛弃疾 |
B.岳飞辛弃疾苏轼 |
C.岳飞文天祥苏轼 |
D.岳飞辛弃疾寇准 |
10.
伊丽莎白二世曾赞美中國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建的。请说出明长城的起止点及抵御对象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匈奴 |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匈奴 |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蒙古 |
D.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蒙古 |
11.
李世民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农衣民起义推翻大一统王朝一再印证了这一比喻。秦末和明末农民起义的共同点是
A.以民间宗教为组织形式 |
B.带有反君主压迫的特色 |
C.为反抗苛政而举兵 |
D.以“平等”的口号相号召 |
12.
清朝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有关清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以北京为都城 |
B.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没有受到任何抵抗 |
C.清朝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
D.清朝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 |
13.
“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一接见西方人的皇帝”这是耶鲁大学教授史景迁说过的话,下列哪些与康熙的帝国设计有关
①设台湾府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册封西藏宗教首领
④设立伊犁将军
⑤平定噶尔丹叛乱
①设台湾府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册封西藏宗教首领
④设立伊犁将军
⑤平定噶尔丹叛乱
A.①③⑤ |
B.①②④ |
C.③⑤ |
D.②④ |
14.
下表是清朝前期雍正到嘉庆年间土地与人口变化图。从图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 土地兼并有所好转
B. 人地之争矛盾日益突出
C. 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 传统农业没落
时间 | 人口(亿) | 全国耕地(万顷) | 人均耕地(亩) |
雍正1934年 | 1.09422 | 820.35 | 7.50 |
乾隆1753年 | 1.8368 | 677.58 | 3.69 |
乾隆1784年 | 2.8633 | 700.94 | 2.45 |
嘉庆1812年 | 3.3370 | 727.08 | 2.18 |
A. 土地兼并有所好转
B. 人地之争矛盾日益突出
C. 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 传统农业没落
17.
明万历26年(公元1598年)25岁的赵秉忠参加殿试一举考取第一甲第一名,中了状元。他的试卷现属国家一级文物。关于试卷,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题目来自“四书”“五经” |
B.是规范的八股文格式 |
C.文章有自己对朝政的独到见解 |
D.文意彰显皇帝旨意 |
18.
(题文)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期间进土科成为最主要科目,开创了殿试制度,经历了八股取士。请说出进士制度的创立者殿试的创立者以及八股取土的推行者
A.隋文帝、唐太宗、朱元璋 |
B.隋炀帝、武则天、朱元璋 |
C.隋文帝、武则天、朱熹 |
D.隋炀帝、唐太宗、朱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