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市汉台区县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201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独立后,一些州擅自设立海关并互相征稅,有的州试图以重税来偿还战争国债。一位战争英雄,马萨诸塞的丹尼尔谢斯就是这样一个倒霉蛋,他甚至连拉斐特侯爵赠予的名剑都卖掉来偿还税款,一怒之下带领一群农民揭竿而起。这一现实让不少美国独立运动中的元老和相当数量的民众非常失望,在他们看来,这种州不像州、国不像国的状态必须进行调整。年轻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说:“权利似乎留给了这个国家的人民,让他们以自己的行为和榜样去决定这一问题,即不同社团的人们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思考和选择建立好的政体。”在独立战争已经胜利结束后的1787年制宪会议上,对于如何设计一个完善的国家,代表们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二 由于制宪者们来自不同地区,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并有不尽相同的政治哲学,他们在许多问题上有着重大分歧。在多元利益相互竞争的背景下,除非各方以整体利益为重做出必要的妥协、让步,否则是不可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美国学者房龙在介绍美国制宪会议时,以“妥协拯救了一个民族并建立了一个帝国”来加以概括。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没有美国宪法,便没有美国的发展”。

——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政治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达成“妥协”的制度表现,并说明其意义。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中共中央计划,到1957年,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争取发展到80万个左右,入社农户争取达到农村总户数的20%左右。1954年6月改为到1957年全国计划发展130万〜150万个农业合作社,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发展到农村总户数的35%左右,在1960年前后,争取实现基本上合作化。1956年1月又要求各省、市、自治区于1956年年底基本上完成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化,到1958年全国基本上完成高级形式的农业合作化。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第三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的生产责任制,但也规定"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1980年,中央第75号文件“不仅强调了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经济的基础,而且充分肯定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并对包产到户的做法作了基本的肯定1982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指出,'‘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摘编自甘雷冲《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土地政策分析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特点,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生产关系的看法。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17世纪西方近代哲学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为启蒙思想家的自由主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保障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此时期,启蒙思想家们贯彻自由主义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一系列的政治建设纲领、经济学理论和社会改革方案。他们提倡信仰自由,反对宗教压迫,主张民主与平等,保障个人权利,强调主权在民,提出经济自由政策和对外贸易自由,破除垄断和专制对经济的束缚,保护个人在法律规定下行使的自由权利,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贵族等级的特权。17、18世纪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兴盛,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民主,宣扬自由主义思想的主张就很好的契合了当时资产阶级的需要,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最终确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摘编自张丽敏《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科学思想探析》

对历史的研究需要从多种角度出发,并感知历史不同角度的相互联系性。请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事件不同角度相互联系的论题,并对这一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20题)

4.
古希腊的公民们为了在政治活动中取得相应的地位和展示自己的才能,就要提高演说和辩论的能力,进而出现了一批以教授文法、修辞、逻辑等科目为职业的智者。这说明古希腊智者
A.应民主政治发展而出现
B.教育方法上具有独特性
C.提高了公民的政治热情
D.为公民争取参政的权利
5.
有学者认为,罗马法诚然为贵族进一步压迫农民提供借口,但“不管怎样,实施这种绝对不承认封建关系并充分预料到现代私有制的法律,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该观点
A.认为罗马法的民主成分较少
B.指出罗马法适用于封建社会
C.强调罗马法的局限性不明显
D.客观地评价了罗马法的影响
6.
孟德斯鸠认为:“小国是政治自由的摇篮,而大国则为国家的繁荣提供了力量。而联邦制则能将大国与小国的优点结合起来。"这一理论在美国的突出体现是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地方各州拥有较大自主权
C.中央构建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D.形成了众多主权州的联盟
7.
1832年6月,英国议会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2000-4000人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下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这种改革方案
A.兼顾了各方的政治利益
B.破坏了英国民主政治的稳定
C.恢复了英王的立法权力
D.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8.
1926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局报告》对各地党组织状况分析发现:除了湘区、粤区最有社会基础外,在江西,“党员尽是中等学校青年学生”,北方区的党员多为学生,后来渐渐“打入了中小学教员之中”,党在山东和河南的情况与之类似。这一现象
A.为国民革命运动的勃兴奠基
B.提升了中共党员的理论素养
C.不利于中共与底层社会的结合
D.阻挠了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
9.
下面是画家黄紫霞针对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创作的漫画《国军远征的第一把刺刀!》。该漫画反映了
A.中国抗战形势出现了好转
B.日军合围中国的企图破灭
C.中国抗战已转入全面反攻
D.中国抗战走向了国际合作
10.
二月革命后,俄国布尔什维克将其出版的《真理报》《农村真理报》《战士真理报》等报纸和杂志,送到农村,供农民阅读。布尔什维克这一做法
A.巩固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有利于俄国工农联盟的巩固
C.意在壮大十月革命的力量
D.催生了工农代表苏维埃建立
11.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外交方面,中国完成了从“革命与战争的宣传者"到“国际体系的参与者与建设者"的转换,通过寻找平等协商谋求与国际合作。这一转变说明中国
A.开始打破西方的孤立与封锁
B.重视发展多边外交关系
C.着重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D.积极营建睦邻友好关系
12.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大国之间建立了各种内涵不同的“战略关系”“伙伴关系”,出现了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既有摩擦又有协调的新局面。这一新局面反映出冷战后
A.美国的单极霸权已丧失
B.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C.世界以和平代替了冲突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13.
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的政策开始是“允许两个徒弟请5个帮手",这是依据马克思《资本论》中将雇工是否超过8人看作个体经济与私人经济的理论分界点。但现实很快突破了这个限制,决策者事实上默许了雇工经营的自主发展。这说明当时
A.私营经济取得合法地位
B.公有制经济的根基动摇
C.政府尊重人民的实践选择
D.发展私营经济成为共识
14.
据史书记载,商代饮酒风气极盛,已出土和传世的商代青铜器中多为酒器,而甲骨卜辞中也有大童商王祈求降雨、预祝年成的记录。由此推知,商代
A.统治者重视粮食作物的生产
B.酿酒业是手工业的杰出代表
C.农业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D.贵族们的生活十分奢靡腐败
15.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汴京“御街”过“州桥”一段,以北为住宅,以南为铺店。明节皇后宅靠近张家油饼店,蔡太师宅则比邻剧院。材料表明北宋
A.商铺和住宅截然分开
B.传统市坊规划发生变化
C.政府废止了抑商政策
D.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16.
下面为1701〜1750年中国金银比价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地位
B.鸦片走私现象日益猖獗
C.海禁政策造成对外贸易萎缩
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17.
据不完全统计,从1912年到1919年,短短8年的时间,中间新建近代工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资金近1亿元,再加上这段时期对原有企业改造的资金,1912〜1919年这8年的投资,相当于1912年前50年的总和。可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资金充足利润丰厚
B.与国内外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C.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D.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18.
1950年5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今天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对社会是需要的,有利的……因为适应了人民的需要,改善了工人的生活。”这一思想
A.指引了“一五”计划的实施
B.表明中国建设借鉴了外来模式
C.强化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D.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9.
彼特拉克说:“人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王,像上帝统治着整个宇宙一样统治着可见的物质世界,上帝创造人的目的是要他来统治万物,因而人的地位高于在他之前被创造出来的事物之上。”彼特拉克这一言论旨在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反对禁欲主义人生观
C.推翻现行的社会秩序
D.否定基督教神学思想
20.
下面是南宋夏圭的《雪堂客话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精于工笔,描摹细腻
B.色彩艳丽,着意渲染
C.笔法夸童,直抒胸臆
D.笔法简约,意境深远
21.
达尔文认为,生物都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每个物种可以产生比能存活多得多的后代,但自然界的生存资源是有限的。由此可以推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特点之一是
A.用进废退
B.动物优先
C.物竞天择
D.趋利避害
22.
魏源指出,古之先贤“剖舟炎剡楫,以济不痛;弦弧剡矢而威天下”。这些是奇技而非淫巧。该观点
A.奠定了维新派的思想基础
B.利于减少西学中传的阻力
C.改变了传统儒学的地位
D.冲破了“中体西用”思想束缚
23.
20世纪50年代,《葡萄熟了的时候》《丰收》《不能走那条路》等影片中大量出现“农民们牵着自家的牲口、扛着自家的农具成群结队地参加合作社”的画面,以及农民同落后势力斗争后喜气洋洋入社的场面。这说明新中国电影
A.题材过于单一呆板
B.贴近社会生活
C.受到民众普遍欢迎
D.寓教于乐形式灵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