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江苏高邮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199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11/13

1.综合题(共1题)

1.
(10分)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藩市”藩学“,还先后在广州、A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三:《天妃灵应之记》碑文记载:“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u)……。”
材料四: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以同有无”。……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2分)
(2)材料二中导致“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材料二中的A为何地?(2分)
(3)材料三中的“郑君”指谁?他最远到达哪些地方?(2分)
(4)材料四,乾隆帝的话在现实中演化为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积极的影响?(2分)
(5)从唐、宋、明到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2分)

2.选择题(共16题)

2.
在元朝的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这个新民族是( )
A.回族B.维吾尔族C.藏族D.明朝
3.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反映南宋大将 领导的军队生动写照。(   )
A.宗泽B.韩世忠C.王彦D.岳飞
4.
现在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必不可少。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 ( )
A.西汉B.隋朝C.北宋D.唐朝
5.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   )
A.东汉B.唐朝C.宋代D.元朝
6.
我国古代经济中心逐渐自北向南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阶级政策调整
B.南北地理环境的变化
C.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D.南方贸易发达
7.
元朝为加强对澎湖和琉球(今台湾)的管辖,设立的专门机构是(    )
A.中书省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D.行省
8.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古代北方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其主要功绩是(  )
A.建立元朝B.消灭南宋C.建立明朝D.统一蒙古
9.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其中北宋毕昇发明的是( )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D.火药
10.
人们誉称的“史学两司马”是指史学家司马迁和司马光,他们分别写下了不朽的史学巨著。其中司马光所著的是(   )
A.《史记》B.《论语》C.《资治通鉴》D.《道德经》
11.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 )
A.文天祥抗元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D.雅克萨之战
12.
第一次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的条约是(   )
A.中俄《尼布楚条约》B.中英《南京条约》
C.中法《北京条约》D.中日《马关条约》
13.
清朝,一位进士因写“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置特务机构 B.焚书坑儒
C.实行八股取士D.制造文字狱
14.
明朝的张武智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他一定要读的书是(   )
A.唐诗B.宋词C.元曲D.四书五经
15.
郑成功曾在今漳州铜山水寨造船练兵,筹粮募饷,准备收复台湾。当时侵占台湾的是(   )
A.英国B.葡萄牙C.荷兰D.法国
16.
历史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时期的特点,正确的是(   )
A.多元文化膨胀与经济高度发展B.繁盛与危机并存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繁荣与开放并存
17.
“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明朝长城起止点为
A.临洮--辽东
B.嘉峪关--鸭绿江
C.临洮--山海关
D.山海关--嘉峪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