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二战结束至今,大国发展与区域发展、全球发展一直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材料一1950年7月,联邦议院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根据《基本法》的规定缔结《欧洲联盟条约》,以建立“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超国家联盟机构”,并使之具有必要的权力,以达到欧洲的经济统一、共同的外交政策、各国人民的权利平等等目标。
——(德)康拉德∙阿登纳《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二戴高乐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期间(1958——1969年)的外交措施(部分):
1960年,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希望改善苏法关系;
1960年,法属非洲殖民地有14个国家独立(当年总共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
1963年,《法德合作条约》签订;
1964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呼吁各国也承认新中国;
1964年,访问拉美,号召拉美反对美国霸权;
1965年,反对美国干涉越南;
1966年,致函美国总統约翰逊,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站在阿拉伯国家立场上反对美国支持以色列。
——据(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整理
材料三英国脱欧虽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的特定历史文化传统和近年来卡梅伦政府政策失当使然,但同时也是欧盟面临的深刻合法性危机的反映。欧洲一体化之初,其合法性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确立起来的;其一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梦魇的基础上通过国家间的联合实现长久和平;其二是通过一体化安排促进市场开放和经济增长;其三是通过福利国家改造和克服激进民族主义挽救民族国家。
——AlanMilwarD.TheEuropeanRescuoftheNationState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战后德国对欧政策的核心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作此抉择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执政期间法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些措施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脱欧”的主要外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中国未来的崛起道路建言献策。
——(德)康拉德∙阿登纳《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二戴高乐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期间(1958——1969年)的外交措施(部分):
1960年,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希望改善苏法关系;
1960年,法属非洲殖民地有14个国家独立(当年总共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
1963年,《法德合作条约》签订;
1964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呼吁各国也承认新中国;
1964年,访问拉美,号召拉美反对美国霸权;
1965年,反对美国干涉越南;
1966年,致函美国总統约翰逊,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站在阿拉伯国家立场上反对美国支持以色列。
——据(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整理
材料三英国脱欧虽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的特定历史文化传统和近年来卡梅伦政府政策失当使然,但同时也是欧盟面临的深刻合法性危机的反映。欧洲一体化之初,其合法性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确立起来的;其一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梦魇的基础上通过国家间的联合实现长久和平;其二是通过一体化安排促进市场开放和经济增长;其三是通过福利国家改造和克服激进民族主义挽救民族国家。
——AlanMilwarD.TheEuropeanRescuoftheNationState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战后德国对欧政策的核心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作此抉择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执政期间法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些措施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脱欧”的主要外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中国未来的崛起道路建言献策。
2.
明清时期徽州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土地政策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明中叶以后徽商开始达到鼎盛,相当一部分人在外经商致富,即回家乡购置土地,因此,民间的土地纠纷,告争者纷纷。漏报,少报土地户籍以及增多及减少和管辖不明的弊端较多。官府为了加强对土地的严格管理,于万历九年制定了田亩丈量条例,并动用官银刊刻成节,各里发给一部,以作宣传和在土地管理时使用。
徽州官府丈量土地前,首先组成丈量人员,丈量人员由各图之中推选出公证人一名,书手两名,号手两名,算手两名。规定一日限丈量二百亩,一个月内丈量完成。徽州所属之各地同时进行田地山塘清丈,以村镇编成都图及字号,并根据顺序编号编制成“都图册”,土地清丈根据“都图册额”及丈量结果再编制成鱼鳞册。鱼鳞册分草册,正册各一部,草册由公证人或土地持有者收存保管,正册均送交官府每页印后存档以便官府复查及日后赋税之用。
——摘编自朱英寿《谈明清两朝徽州土地管理》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指出万历年间制定“田亩丈量条例”的原因,概括官府编制鱼鳞册的程序。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两个论述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观点1:徽商购买土地的原因在于明朝商品经济不发达。
观点2:徽州官府编制鱼鳞册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明中叶以后徽商开始达到鼎盛,相当一部分人在外经商致富,即回家乡购置土地,因此,民间的土地纠纷,告争者纷纷。漏报,少报土地户籍以及增多及减少和管辖不明的弊端较多。官府为了加强对土地的严格管理,于万历九年制定了田亩丈量条例,并动用官银刊刻成节,各里发给一部,以作宣传和在土地管理时使用。
徽州官府丈量土地前,首先组成丈量人员,丈量人员由各图之中推选出公证人一名,书手两名,号手两名,算手两名。规定一日限丈量二百亩,一个月内丈量完成。徽州所属之各地同时进行田地山塘清丈,以村镇编成都图及字号,并根据顺序编号编制成“都图册”,土地清丈根据“都图册额”及丈量结果再编制成鱼鳞册。鱼鳞册分草册,正册各一部,草册由公证人或土地持有者收存保管,正册均送交官府每页印后存档以便官府复查及日后赋税之用。
——摘编自朱英寿《谈明清两朝徽州土地管理》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指出万历年间制定“田亩丈量条例”的原因,概括官府编制鱼鳞册的程序。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两个论述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观点1:徽商购买土地的原因在于明朝商品经济不发达。
观点2:徽州官府编制鱼鳞册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3.
晚清新旧学堂之争或中西学校之争,本质是中西学问之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午战前,尽管西学传入中国已近半个世纪,官办新式学堂也有30多年历史,但在人才培养与选拔方面,西学仍然只是作为科举的补充。道光至光绪四朝,清朝官员先后奏呈过10个以上的科举改革方案,试图以变常科开特科、纳洋学于科目、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等形式,讲求实学,吸取西学之长,广开取士纳贤之途,重新激发科举制的活力,可是始终不得要领。
材料二1905年,科举制废除之后,“不废经学”的责任更多地落在学堂的经学课程上。张之洞规划学制的经学课程时,曾经自信地表示:“若按此章程办理,则学堂中决无一荒经之人,不惟圣教不至废坠。”但是,从学制执行的效果显然与他的预期相差甚远。算学、格致、地理、体操等实用学科受到学生的喜欢,经学却普遍成为最无聊、最不受欢迎的课程。
——以上材料均选编于《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科举考试的变化及其原因。据材料二,指出张之洞规划经学课程的主要意图。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中学与西学”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材料一甲午战前,尽管西学传入中国已近半个世纪,官办新式学堂也有30多年历史,但在人才培养与选拔方面,西学仍然只是作为科举的补充。道光至光绪四朝,清朝官员先后奏呈过10个以上的科举改革方案,试图以变常科开特科、纳洋学于科目、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等形式,讲求实学,吸取西学之长,广开取士纳贤之途,重新激发科举制的活力,可是始终不得要领。
材料二1905年,科举制废除之后,“不废经学”的责任更多地落在学堂的经学课程上。张之洞规划学制的经学课程时,曾经自信地表示:“若按此章程办理,则学堂中决无一荒经之人,不惟圣教不至废坠。”但是,从学制执行的效果显然与他的预期相差甚远。算学、格致、地理、体操等实用学科受到学生的喜欢,经学却普遍成为最无聊、最不受欢迎的课程。
——以上材料均选编于《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科举考试的变化及其原因。据材料二,指出张之洞规划经学课程的主要意图。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中学与西学”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既有辉煌的成功,也有悲惨的失败,而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与日本家族制度与家族伦理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中期发生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然而,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联盟的政权性质和天皇专制的国体,决定了在意识形态领域尚难以割舍与封建传统的粘着性。政府一方面通过教育宣扬儒教伦理,将继承传统的“家族制度”和家庭伦理奉为保持日本民族的“醇风美俗”。同时还将家庭的建立和维持与对国家的忠诚联系在一起,与天皇制的国家观紧密结合。具体而言就是:以家长为中心,从祖先到子孙渊源不断的血统联系是个别的“家族制度”,由无数“家族制度”集合而成的综合“家族制度”就是国家,天皇就是国家之家长。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将原来作为民间规范而盛行的“家族制度”法制化。1898年出台的明治民法,基本继承了幕府时代封建武士阶级“家族制度”的衣钵,户主权、家督继承和男尊女卑构成了近代日本家庭制度的三大支柱。
(1)依据材料,概括日本“家族国家观”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家族国家观”影响下,明治政府在教育和军事方面的改革措施。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家族国家观”的特征及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既有辉煌的成功,也有悲惨的失败,而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与日本家族制度与家族伦理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中期发生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然而,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联盟的政权性质和天皇专制的国体,决定了在意识形态领域尚难以割舍与封建传统的粘着性。政府一方面通过教育宣扬儒教伦理,将继承传统的“家族制度”和家庭伦理奉为保持日本民族的“醇风美俗”。同时还将家庭的建立和维持与对国家的忠诚联系在一起,与天皇制的国家观紧密结合。具体而言就是:以家长为中心,从祖先到子孙渊源不断的血统联系是个别的“家族制度”,由无数“家族制度”集合而成的综合“家族制度”就是国家,天皇就是国家之家长。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将原来作为民间规范而盛行的“家族制度”法制化。1898年出台的明治民法,基本继承了幕府时代封建武士阶级“家族制度”的衣钵,户主权、家督继承和男尊女卑构成了近代日本家庭制度的三大支柱。
——编自田晓虹《近代日本家庭制度的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1)依据材料,概括日本“家族国家观”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家族国家观”影响下,明治政府在教育和军事方面的改革措施。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家族国家观”的特征及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詹天佑出身于乎民之家,他将终生奉献给中国交通事业,他是铁路事业的科技骄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也。再此次勘路,所过大小集镇,均不寂寞,沿途民户亦繁,口外货车更源源不绝。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益,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安,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靓觎;而路工之难,亦实为向来所未有。从1905年5月10日到6月2日,詹天佑率队对京张铁路全线进行了初步勘测与估算,历时24天,他始终工作在勘测第一线,与测量队员同吃同住同工作。8月6日,詹天佑指挥工程技术人员“立标桩标出一条新路线,由原测路线走进黄土岭的路线的入口,然后再退出,走向原测路线去往八达岭。”著名的青龙桥“人”字形线路,经过詹天佑和技术人员多次勘测、计算、比较、讨论后产生了。这种线路被西方著名的线路勘测权威拜汉所肯定,称“人”字形。
——摘编自经盛鸿《人字是如何打造的——詹天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詹天佑在规划京张铁路蓝图时,重点考虑了哪些问题。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字是如何打造的。从盾天佑的经历中,体现了哪些科学品质。
材料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也。再此次勘路,所过大小集镇,均不寂寞,沿途民户亦繁,口外货车更源源不绝。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益,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安,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靓觎;而路工之难,亦实为向来所未有。从1905年5月10日到6月2日,詹天佑率队对京张铁路全线进行了初步勘测与估算,历时24天,他始终工作在勘测第一线,与测量队员同吃同住同工作。8月6日,詹天佑指挥工程技术人员“立标桩标出一条新路线,由原测路线走进黄土岭的路线的入口,然后再退出,走向原测路线去往八达岭。”著名的青龙桥“人”字形线路,经过詹天佑和技术人员多次勘测、计算、比较、讨论后产生了。这种线路被西方著名的线路勘测权威拜汉所肯定,称“人”字形。
——摘编自经盛鸿《人字是如何打造的——詹天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詹天佑在规划京张铁路蓝图时,重点考虑了哪些问题。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字是如何打造的。从盾天佑的经历中,体现了哪些科学品质。
2.单选题- (共14题)
6.
柏拉图曾这样评论雅典民主:“在这种国家里自由到了极点……这里什么东西都充满了自由精神……只要有谁建议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此现象( )
A.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 B.凸显了间接民主制存在的弊端 |
C.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 | D.导致了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
7.
美国政治的伟大之处在于作为一个“制衡机器”,它具有相当的自我纠错能力……一个充分制衡的政治制度,等于无形中增加这个制度里的“协商点”,从而尽显消减公共政策中的专断性。材料说明
A.三权分立和制衡利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
B.维护民主利于提高政治决策的理性成分 |
C.联邦制度有利于避免中央权力过于集中 |
D.分权与制衡利于人民充分实行民主精神 |
8.
1912年1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等各项权力;而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临时约法做出这-修正的原因是
A.革命党内部争斗,妥协退让 |
B.加强总统的行政决策权力 |
C.强化议会权力防范个人独裁 |
D.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支持 |
9.
潘旭澜在《太平杂说》中说:(洪秀全)造反之初就砸孔子牌位,将中国文化一律称之为“妖”。占领南京后,毁夫子庙。烧寺院古迹,废除私塾院,严禁古书流传。下诏“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洪秀全此举
A. 体现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B. 表明其主张“全盘西化”
C. 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文化
D. 结果实现区域的思想统一
A. 体现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B. 表明其主张“全盘西化”
C. 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文化
D. 结果实现区域的思想统一
10.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该段材料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
A.洋务运动 | B.甲午中日战争 | C.五四运动 | D.抗日战争 |
11.
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
B.认识到世界工人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
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
D.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英国工人运动 |
12.
20世纪50年代,尼泊尔代表团团长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时说:“最重要的事实是到处洋溢着团结感。这种团结感是这样强烈,连那些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
A.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首次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
C.提出“存同存异”方针 |
D.积极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
13.
德国《时代周报》近日指出:“美国优先让全球处于无序状态。特朗普对国际合作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参加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特朗普被其他国家看作是一种威胁,而美国也成了新的局外人。”有关“美国优先”政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顺应了全球化的趋势 |
B.遏制了全球经济合作 |
C.有利于国际地位提升 |
D.助长了单边主义倾向 |
14.
俞森《荒政丛书》卷五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中国古代
A.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
B.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 |
D.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 |
15.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农耕经济的领先 |
B.自然经济的解体 |
C.资本主义的萌芽 |
D.重农抑商的风气 |
16.
下图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正确的解读是
项目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它收入 | 总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4250 | 10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1911 | 4810 | 16 | 20441 | 69 | 4445 | 15 | 29696 | 100 |
A.中国古代以来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B.洋务企业成为晚清经济的主要来源 |
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对晚清财政影响 |
D.外国资本主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17.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著名经济学家科尔奈由此断言“经典社会主义体制将一去不复返,社会将从此迈向资本主义体制”,但中国却成了这个断言的“意料之外”。此处的“意外”是指中国
A.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 |
B.坚持指令性计划经济 |
C.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 |
D.实行自主经营和分配 |
18.
下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瘦石一块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该画作


A.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
B.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 |
C.抒发风神消散的傲世风骨 |
D.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