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中学2019届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192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7

1.综合题(共2题)

1.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某校八年级黎明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材料一所述,“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材料一认为这些事件的共同结果是什么?
(抉择与奋斗)
材料二: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一系列斗争,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1927年,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终于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中国自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
(2)材料所述的“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以谁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
(发展与富强)
材料三:

(3)从图一到图二,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也走过一些弯路,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举出两例即可)
(4)图二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使我国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收获与拓展)
(5)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中国第一次成了战胜国。……但毕竟那个时候国际政治还是丛林政治,实际上中国代表的发言权要看***参加的国际会议名称及中国在此次会议上提出的外交方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对应事情件的历史意义。分析导致新旧中国外交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4)结合所学知识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提供佐证材料.

2.选择题(共16题)

3.
著名史学家钱穆说:“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这主要说明
A.行省制度是错误的政治制度B.行省制度不利于对地方的管理
C.行省制度更利于把权力集中到中央D.行省制度促进了民族交融
4.
以下为《大唐盛世》历史剧的若干场景,其中需要修改的是
A.农民使用曲辕犁耕种土地
B.李白在酒馆的墙壁上题诗
C.玄宗接见各国来访使节
D.僧人阅读活字印刷的佛经
5.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君主权力的强化
B.社会的文明进步
C.生活习惯的变化
D.封建制度的完善
6.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7.
一位外国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你认为最早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B.洋务运动时期
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
8.
(题文)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空间距离很近,但近代以后,两国的心理距离却很远。以下史实可以证明日本离我们“很远”的是
①甲午战争   ②南京大屠杀   ③平津战役   ④卢沟桥事变   ⑤台儿庄战役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9.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D.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而戊戌变法的参与者谭嗣同临终愤慨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这两个不同的事件却有着相类似的结局,主要说明(  )
A.他们失败的相同根源在于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B.他们都没有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
C.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D.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和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11.
(题文)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造成这一转变的因素有
①洋务运动的失败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③民族危机的加深④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
(题文)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对“胜利”和“失败”的理解,最恰当的说法是:( )
A.终结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祸国殃民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来被袁世凯取代
D.明确了反帝宗旨,但帝国主义仍然疯狂侵略
13.
解放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这首歌谣反映了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军作战勇敢B.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
C.民众的大力支援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14.
“为什么我们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们对那片土地爱的深沉”。艾青的这句诗道出中国人对于土地的感情。世世代代贫苦的农民都怀着“耕者有其田”的梦想,下列四个选项中最早实现这梦想的是
A.开国大典B.土地改革C.抗美援朝D.三大改造
15.
1956年,全国96.39%的农户加了农业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99%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该材料表明我国
A.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B.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C.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6.
下列对《汉谟拉比法典》内容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巴比伦的自由民都拥有公民权
B.有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一样高
C.男子欠债时可以将妻子儿女送去抵债
D.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可以不受处罚
17.
(题文)“根据某一宗教传说,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青少年时期,他深感人世无常,充满困难,决心寻求解脱苦难的出路。29岁时他出家修行,后在一棵菩提树下顿悟得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宗教是伊斯兰教B.释迦牟尼应该属于种姓制度中的婆罗门
C.这一宗教提出“众生平等”D.这一宗教信仰“耶稣”“上帝”
18.
读历史著作,摘录笔记,加以整理和分析是历史拓展学习的一种不错的方式。下面的笔记表述错误的是(  )
A.AB.BC.CD.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