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滨城区2019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188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3

1.综合题(共4题)

1.
现代旅游由古代旅行,游历等活动演进发展而来。
材料一 
时期
人物
游历及成就
时期
人物
游历及成就
春秋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他思想的核心是①
西汉
 

张骞出使西域,到达了很多国家,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玄奘西游天竺,研习佛法,并将沿途的风土人情等情况介绍到中国
明朝
 

郑和七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意义是③
 
(1)将材料一的表格填写完整。“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以上人物中曾经在丝之路留下足迹的有
材料二 英国海滨旅游最初局限于贵族和上流社会人士。工业革命后,随着收入的增加,资产阶级人士也开始参与其中。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使资本家不得不增加工人的工资井给予他们帯薪假日,1840年以后,铁路的修建使交通费用降低,工人也开始到海滨旅游。海滨旅游在英国逐渐蔚然成风。

——摘编自马婕妤《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体闲生活》

(2)依材料二,说出海滨旅游在英国蔚然成风的背景和条件。
材料三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到旅游的乐趣,1984年中国人均出游仅有0.2次,到2015年超过3次,次年则达到37次。除休闲娱乐外,开视野、陶冶性情、学习知识也成为旅游者的追求,旅游己是人们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
(3)依材料三,概括中国旅游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历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口号(部分)
序号
年份
口号

2001年
旅游业:为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服务的工具

2003年
旅游业:一种消除贫困、创造就业与社会和谐的驱动力

2008年
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2011年
旅游—连接不同文化的纽带

2013年
旅游与水:保护我们共同的未来

2016年
旅游促时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世界旅游日口号体现的21世纪的时代课题。
序号
时代课题1
序号
时代课题2
 
经济发展
 
 
 
 
 
 
 
 
 
 
2.
滨州市某中学九年级同学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问题如下:
(璀璨辉煌,引领世界)
材料一:

(炮声摧毁的王朝沉梦)
材料二:在西方制高点的时候,中国则在封建社会的迟暮中步履蹒跚。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的炮声摧毁了大清王朝的沉梦,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撕碎中国。

——《复兴之路》

(近代百年的艰难寻梦)
材料三: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
(民族复兴的梦想渐真)
材料四:下图为同学们在学习中自制的中共奋斗历程年代尺:

材料五:深圳市国民经济发展指标表
年份 指标
1979年
2012年
常住人口
31.41万
1054.74万
生产总值
1.96亿元
12950亿元
职工年平均工资
769元
59010元
 
(1)材料一反映历史上哪次不同地区的交往事件?列举一项我国古代对西方文明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的科技成果。
(2)材料二中提到的“大清王朝沉梦”的摧毁开始于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三中所述的“自我疗伤”““温药慢治”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试用一句话概括““温药慢治””这件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3)材料四所示图片为九年级同学自制的历史年代尺,请分别写出②与④两处应填写的内容。
(4)根据材料五图片所示,经济特区的设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什么作用?而引领中国走向民富国强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请就如何实现你心目中“中国梦”,谈谈你的看法。
3.
改革和恰当的政策凋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条措施?在实施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逐渐增强,先后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请写出秦朝为抵御匈奴和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经济交流修建的两大工程。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曾有相同的经历和命运:封建专制统治,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严重。为此,清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失败告终。日本明治政府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据材料二,写出中国“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名称。
(3)材料二中提到的日本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 (苏联)五年计划(1928年一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4)为应对材料中提到的“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采取的哪一政策成为资本丰义国家对苏联坛年计划模仿的成功范例?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材料四 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邓小平

(5)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指什么?这一时期在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为实现祖国统,邓小平又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
4.
世界历史是一部大国崛起和衰落交替的历史,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关系的主角,大国之间的较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美)《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所有的大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他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

——《大国崛起》

材料三:“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发生冲突。
材料四: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然成为具有系统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既是全球“新局势”的重要组成,又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摘自人民网《从全球经济新局势看中国经济新常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世纪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受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促使美国崛起因素表现在哪些?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一战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召开了哪两次会议建立了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秩序?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请写出这一格局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4)材料三中所反映的美国国防部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认为其提出这一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5)材料四中说“在‘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互动方式正在重构”,这跟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什么趋势加强联系紧密?导致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联系紧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选择题(共20题)

5.
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下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A.科学技术发达
B.医学领先世界
C.手工技艺精湛
D.绘画成就卓越
6.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7.
下列三幅图片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B.加强亚欧非三洲联系
C.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D.东西方文明交往通道
8.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材料中的“有识之士”最有可能属于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地主阶级顽固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9.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和材料是( )
A.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统治 民主共和D.清朝封建统治 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
10.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种行为最早出现在哪在时期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前后
D.新文化运动
11.
下图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长征组歌》中描述这个历史事件的歌词是
A.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B.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C.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D.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12.
下图反映了我国公有制、私有制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是
A.进行土地改革
B.实行三大改造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
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箱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应该发生在(  )
A.“文化大革命”期间B.“一五计划”进行期间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4.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5.国务院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好我国处于______的基本国情。(    )
16.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好我国处于______的基本国情。(    )
17.
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粮食生产年增长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杂交水稻技术的不断提高
④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8.
近代社会表现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法治取代人治。《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体现了一个共同的法治精神即
A.限制王权
B.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C.反对殖民统治
D.否定封建等级制度
19.
观察下图——向“距离”挑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推断出“某时代”指的是蒸汽时代
B.依据①和③推测②②对应括号中的主题比较合适的是“在蓝天飞翔”
C.电气时代促使飞机和汽车研制成功是发电机的发明
D.在向“距离”挑战的过程中,科技不断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世界
20.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遍地开花”。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经济实力急剧衰落B.美、德等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D.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1.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三国同盟的形成
C.德国闪击波兰D.萨拉热窝事件
22.
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专题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下列各项可以放进专题资源包的是
①论文:《民族认同与德国的重新統一》
②图片:《纳米比亚独立》
③地图:《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④视频:《苏联的改革》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3.
“科技是把双刃剑”,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消极影响的是
A.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和海啸导致了核泄漏
B.“斯诺登事件”暴露美国通过网络大量窃取中国经济和军事信息
C.北约使用精确制导导弹在阿富汗造成平民伤亡
D.土耳其用战机将进入其领空的俄罗斯战机击落,加剧两国关系紧张
24.
下表反映了1928~1940年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对此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数项目
量时间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
人均肉类产量(公斤)
1928~1929
470
35
1930~1932
460
20~25
1933~1937
440~450
15~20
1938~1940
420~430
25
 
A.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持续增长
B.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
C.农业集体化运动促进生产力发展
D.经济危机爆发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