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识读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2)金、南宋、西夏对峙时期,宋金之间进行了长期战争,最著名的是“岳飞抗金”,数百年来,人们为什么将岳飞视为民族英雄?
(3)宋金对峙时期,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对中国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1)图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2)金、南宋、西夏对峙时期,宋金之间进行了长期战争,最著名的是“岳飞抗金”,数百年来,人们为什么将岳飞视为民族英雄?
(3)宋金对峙时期,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对中国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
近年,反映封建帝王的电视剧热播荧屏。请结合下列影视剧海报,回答相关问题。

(1)以上电视剧反映的帝王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只填写编号)①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的是:
②通过设立军机处强化了皇权的是:
③三次率军亲征,平定叛乱,稳定西北的是:
④在位时,四大徽班进京对“国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的是:
(2)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什么改革?
(3)请说出C、D两位帝王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C: ;D:

(1)以上电视剧反映的帝王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只填写编号)①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的是:
②通过设立军机处强化了皇权的是:
③三次率军亲征,平定叛乱,稳定西北的是:
④在位时,四大徽班进京对“国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的是:
(2)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什么改革?
(3)请说出C、D两位帝王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C: ;D: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寿彝先生在《中国通史》中写道:“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各朝都居于主动的地位,明清时期(注:鸦片战争以前)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
材料二 乾隆时期,阅浙总督杨庭璋在奏章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日见增昂……中外均无裨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外贸易日益减少跟清朝实行哪一政策有关?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3)材料二杨庭璋奏折的核心内容(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能否得到清朝统治者的支持?为什么?
材料一 白寿彝先生在《中国通史》中写道:“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各朝都居于主动的地位,明清时期(注:鸦片战争以前)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
材料二 乾隆时期,阅浙总督杨庭璋在奏章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日见增昂……中外均无裨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外贸易日益减少跟清朝实行哪一政策有关?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3)材料二杨庭璋奏折的核心内容(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能否得到清朝统治者的支持?为什么?
4.
科举选官制度初创于隋朝,唐代完善,宋朝发展,明清走向僵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人把进士及第比喻为登龙门,说的是一个读书人考上进士后能“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就成为我国古代读书人的荣身之路。张籍所谓“二十八人初上第,百千万里尽传名”,就是说一旦金榜题名,就能名扬天下。
材料二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代人为什么把进士及第比喻为登龙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武则天为完善科举考试制度采取的措施。
(3)材料二是对哪一制度的评价?结合所学回答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何在?
材料一 唐代人把进士及第比喻为登龙门,说的是一个读书人考上进士后能“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就成为我国古代读书人的荣身之路。张籍所谓“二十八人初上第,百千万里尽传名”,就是说一旦金榜题名,就能名扬天下。
材料二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代人为什么把进士及第比喻为登龙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武则天为完善科举考试制度采取的措施。
(3)材料二是对哪一制度的评价?结合所学回答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何在?
2.选择题- (共16题)
5.
今天中国象棋中的“炮”,最早写为“砲”字,而到宋代出现“砲”“炮”两字并用的现象,此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宋代( )
A.发明了中国象棋 | B.发明了火药 |
C.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 D.西方近代火炮传入 |
6.
对外开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为我所用。在元朝,政府极为重视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对此元政府为学习伊斯兰天文历法而设置的机构是
A.回回司天监 |
B.御史台 |
C.回回药物院 |
D.宣政院 |
9.
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 |
B.重文轻武 |
C.和亲会盟 |
D.闭关锁国 |
12.
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 )
A.靖康之变 | B.陈桥(驿)兵变 |
C.玄武门之变 | D.葵丘会盟 |
15.
英国牛津大学鲍德里氏图书馆收藏的明代航海工具书《顺风相送》记载了大量的航海技术:“北风,东涌开洋,用甲卯,取彭家山。用甲卯及单卯,取钓鱼屿。”(注:文中“钓鱼屿”今天称为钓鱼岛)这表明
A.明代航海技术遥遥领先于西方 |
B.明清时期民间航海活动非常频繁 |
C.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
D.早在14、15世纪中国就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 |
16.
“康熙纪事”中有如下记载:康熙二十二年(1683),允许河南地区“将义社仓积谷借与垦荒之民,免其息”:康熙二十九年(1690)明确规定“凡流寓愿垦荒居住者,将地亩永给为业”。这些记载体现了清朝前期推行哪项政策
A.大力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 |
B.抑制商帮活动 |
C.鼓励垦荒 |
D.限制人口增长 |
17.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
18.
清朝文字狱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远超前代。下列对于文字狱危害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造成官僚体制整体腐败 |
B.珍贵书籍被查禁和销毁 |
C.严重阻碍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
D.导致国力虚弱,社会危机重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