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纽约时报》(1895年)
材料二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三 “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到1945年……中国已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教授柯伟林
材料四 “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认为《纽约时报》是针对哪个事件作上述评论的?
(2)据材料二找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道闪电划过”对应的是哪个历史事件?并找出“黑暗依旧”的史实依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找一找1945年中国能成为“名义上的大国”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材料一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纽约时报》(1895年)
材料二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三 “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到1945年……中国已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教授柯伟林
材料四 “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认为《纽约时报》是针对哪个事件作上述评论的?
(2)据材料二找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道闪电划过”对应的是哪个历史事件?并找出“黑暗依旧”的史实依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找一找1945年中国能成为“名义上的大国”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把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排斥于官学之外,以优厚待遇延揽儒生数百人进入政府。……他根据黄仲舒、公孙弘的建议,在首都长安建立太学(国立大学),教授五经,从学官弟子里选拔官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材料三 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凸显“官学”的地位所采取的措施,并概述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具有这种态度的时代背景。
(3)提炼材料三的核心观点。你认为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材料一 汉武帝把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排斥于官学之外,以优厚待遇延揽儒生数百人进入政府。……他根据黄仲舒、公孙弘的建议,在首都长安建立太学(国立大学),教授五经,从学官弟子里选拔官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材料三 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凸显“官学”的地位所采取的措施,并概述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具有这种态度的时代背景。
(3)提炼材料三的核心观点。你认为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3.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所示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因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 | 新办民族工 业总数/家 | 新增民族工业资 金总额/万元 | 平均每年设 厂数/家 | 平均每年新增资 本/万元 |
1869-1894 | 50多 | 500多 | 1.42 | 1.41 |
1895-1900 | 100 | 4500 | 16.7 | 750 |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所示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因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判断题- (共6题)
3.选择题- (共19题)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按建立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少数民族政权①辽 ②金 ③西夏 ④元 ⑤清
A.②①④③⑤ | B.③①②④⑤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③②④⑤ |
13.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火烧圆明园 |
B.占领香港岛 |
C.割占台湾 |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
14.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
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 |
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
C.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
D.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
15.
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在此思想指导下,他创办了


A.轮船招商局 |
B.南通大生纱厂 |
C.汉阳铁厂 |
D.江南制造总局 |
17.
制作“历史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这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奋斗历程。请你选出“历史年代尺”上与标号相对应的内容


A.①开天辟地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③转危为安 |
B.①开天辟地②遵义会议③转危为安 |
C.①焕然一新②遵义会议③光明前途 |
D.①焕然一新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③光明前途 |
18.
下面是新中国的将军外交家黄镇在193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这幅画定格了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下列诗歌与之反映的史实相符的是( )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
21.
201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它向世人传达的信息不包括


A.铭记历史 |
B.缅怀先烈 |
C.勿忘报仇 |
D.珍爱和平 |
22.
1935年底,严峻的形势让北平的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他们提出的口号是
A.民主、科学 | B.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
C.打倒列强、除军阀 |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27.
某校八年级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
③他们创办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
③他们创办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4.填空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6道)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