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2019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175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2

1.简答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4)下列4幅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错误: <填字母>,理由:

2.综合题(共2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材料二: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材料一中所说的“器物层面、制度层面、观念层面,”是指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所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分析“曹、章、陆去”说明了什么问题?
(3)图1、图2所示建筑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哪两次重要会议的会址?
3.
历史上新兴大国崛起后,都会同已有的霸权国展开霸权之争,最终通过一场全球性战争,实现霸权的更选。安徽省阜阳市九中九(3)班同学以“大国的角逐”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
(新兴大国的崛起)
材料一: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1873年
3.3
5.0
未统计
3.8
1874~1890年
1.7
5.2
2.1
3.5
 
(1)综合分析材料表格中的数据说说,这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美国、德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超越英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争夺霸权的大战)
材料二:

(2)阅读材料二指出,图一中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与图二相关的战役是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斯杀的典型战役,素有“绞肉机”之称,请写出该战役的名称。
材料三: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飞机、坦克、毒气首次被应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
(3)阅读材料三,请依据材料中的数据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从“飞机、坦克”被应用于战争,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谈判桌上的角逐)
材料四:一位参加某国际会议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材料五:有人认为(一战)本来是一场欧洲杯,但英国的参战,就使其成为一场世界杯,谁都没有想到,夺冠(获得最多好处)的是一个美洲国家。
(4)阅读材料四指出材料中的“新秩序”指的是什么秩序?材料五中“美洲国家“夺冠”与哪一次国际会议有关?
(5)有人说与材料四、材料五相关的国际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继续。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选择题(共20题)

4.
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事实中最早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C.元朝时设置宣政院
D.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5.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了决策机密B.强化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D.适应了军务需要
6.
徐中约说:“《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作者评述的是哪一运动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7.
“1948年9月到1949年9月那短短一年,无疑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大地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段……”下面关于三大战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力量
B.三大战役首战打响的是辽沈战役
C.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8.
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的抗日民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B.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D.两安事变的爆发
9.
19世纪末,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沙俄
10.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B.日本C.德国D.美国
11.
戊戌变法的主要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B.否定君主专制
C.追求民主科学D.促进思想启蒙
12.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制为礼服,喻意深刻的政治含义:衣襟的五粒纽扣代表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袖口三粒纽扣蕴含的政治理念是
A.三皇五帝
B.三权分立
C.三座大山
D.三民主义
13.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是(  )
A.七七事变爆发
B.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
C.中共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4.
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人民教育出版社B.商务印书馆
C.大同书局D.人民文学出版社
15.
1971年,一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看到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时,感慨道:“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这一年之所以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是因为 (  )
A.联合国有了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的声音
B.中国与日本同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中美发布联合公报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
16.
15世纪西方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500至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这主要是因为(  )
A.印刷术的大进步B.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兴起
C.地理大发现的影响D.基督教思想的宣传教育
17.
下列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大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独立宣言》发表
②萨拉托加大捷
③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④来克星顿枪声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
18.
随着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中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工人与雇主逐渐形成哪一性质的生产关系?
A.原始主义
B.封建主义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9.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
A.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20.
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改革内容中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眼光的措施是(  )
A.创办近代企业B.加强中央集权
C.努力发展教育D.允许土地买卖
21.
“出生于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是拉丁美洲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军事家,由于他的努力,委内瑞拉、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巴拿马六个拉美国家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获得独立。”这段文字介绍的人物是(  )
A.玻利瓦尔B.章西女王C.华盛顿D.拿破仑
22.
冷战结束后,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有(  )
①地区冲突    
②民族矛盾    
③宗教纷争    
④环境恶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3.
“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惊人的……能够实现今天这样的繁荣,从世界历史经验来说,是一个奇迹。”下列不属于日本经济“奇迹”崛起原因的是
A.朝鲜战争中美军的军事订货
B.日本战后的民主化改革
C.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D.日本政府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