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历史概念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材料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概念包括时间、地点、过程、结果等史实要素。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这场战争”指哪次战争?指出这一历史概念的时间。从结果来看,哪一条约的签订成为“界碑”的史实要素?
历史概念体系中史实要素蕴含着特定的时代特征。

(2)根据示意图,分别写出图片A、C、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并概括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探索呈现的时代特征。
历史概念是认识历史发展基本趋势的“支撑点”。
1840年—1949年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从1901年到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表现为“谷底”时期,即黑暗到黎明的交错期,是为上升集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3)从社会性质来说,材料中“沉沦”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举出一例1921年—1927年中国历史发展表现为“上升”趋势的重大标志性事件。
(4)根据上述过程与方法,归纳历史学习的三个步骤。
历史概念包括时间、地点、过程、结果等史实要素。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这场战争”指哪次战争?指出这一历史概念的时间。从结果来看,哪一条约的签订成为“界碑”的史实要素?
历史概念体系中史实要素蕴含着特定的时代特征。

(2)根据示意图,分别写出图片A、C、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并概括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探索呈现的时代特征。
历史概念是认识历史发展基本趋势的“支撑点”。
1840年—1949年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从1901年到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表现为“谷底”时期,即黑暗到黎明的交错期,是为上升集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3)从社会性质来说,材料中“沉沦”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举出一例1921年—1927年中国历史发展表现为“上升”趋势的重大标志性事件。
(4)根据上述过程与方法,归纳历史学习的三个步骤。
2.
“历史的发展具有空间性”。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空间。一战的导火线发生在哪个城市?慕尼黑会议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哪一地区割让给德国?指出“三十年代经济危机”首先爆发的国家和波及的范围。
(2)历史活动赋予了特定空间的历史意义。“美洲”“太平洋”因哪次历史活动而得名?下图“巴黎公社社员墙”因哪一历史事件被确定为红色纪念地?20世纪美国哪一地区因电影事业的发展被誉为“世界影都”?

(3)空间的变化还凝固了历史演变的足迹。1804年—1812年,哪位历史人物的对外战争扩大了法兰西疆域?一战后法德依据什么条约改变了两国边界?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与哪次会议直接相关?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欧洲一些国家政治版图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
(1)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空间。一战的导火线发生在哪个城市?慕尼黑会议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哪一地区割让给德国?指出“三十年代经济危机”首先爆发的国家和波及的范围。
(2)历史活动赋予了特定空间的历史意义。“美洲”“太平洋”因哪次历史活动而得名?下图“巴黎公社社员墙”因哪一历史事件被确定为红色纪念地?20世纪美国哪一地区因电影事业的发展被誉为“世界影都”?

(3)空间的变化还凝固了历史演变的足迹。1804年—1812年,哪位历史人物的对外战争扩大了法兰西疆域?一战后法德依据什么条约改变了两国边界?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与哪次会议直接相关?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欧洲一些国家政治版图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
2.选择题- (共11题)
3.
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成就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改进造纸术
②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①改进造纸术
②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②③④ |
5.
台湾人民发布广告声明:“惟台湾土地政令非他人所能干预。设(日本)以干戈从事,台民惟集万众御之。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一文告发布的历史背景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 B.《瑷珲条约》的签订 |
C.《马关条约》的签订 |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6.
1937年,一位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杀掉这么多的俘虏。但是总觉得太不人道,太残酷了。……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是日军
A.屠城南京 |
B.实施细菌战 |
C.攻占沈阳 |
D.占领台儿庄 |
7.
1947年夏,“刘(邓)的部队超过陇海铁路,向南猛插300英里,在鄂豫皖边界……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这一历史事件
A.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 B.改变了战争的战略态势 |
C.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 D.宣告了国民党政权覆灭 |
8.
读下表,指出导致表中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情况
时间 | 公有制经济 | 私有经济 |
1952年 | 21.3% | 78.7% |
1956年 | 92.9% | 7.1% |
A.土地改革的实施 |
B.“三大改造”的进行 |
C.西藏的和平解放 |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9.
有资料显示:“1979年—1989年中美贸易额都显著增长。”你觉得导致这一时期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②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③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②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③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0.
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力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这些东西”指
A.“两弹一星” |
B.籼型杂交水稻 |
C.大庆油田 |
D.“863计划” |
12.
“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极坏,道路基本上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针对交通落后的局面,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重大发明是
A.飞机 |
B.汽车 |
C.汽船 |
D.火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